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向社会主义过渡 >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 一五计划的内容及成就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 题号:22430199
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是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我们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现了重大失误。

材料一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同时期,我国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   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根据上述材料总结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对联是中华文化特有的表达方式,同时也承载着历史的信息。以下是某同学收集的几副对联:

对联一: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

对联三: 杂居聚居遵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

对联四: 万紫千红增特色,“一国两制”促和平。

对联五: 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


请回答:
(1)对联一中的“计划建设”是指什么的实行?
(2)对联三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什么基本政治制度?
(3)对联四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九二共识”的内容是什么?
(4)对联五中的“五项原则”是谁提出来的?“梅开三度”是指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请任意列举其中的两点成就。
(5)根据以上问题的回答,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原因。
2019-08-01更新 | 1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多种资源,有助于学习和感悟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文献】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运动史上,自江西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取得首次胜利开始,历经大革命的洗礼、土地革命战争的锻炼,江西工人运动由罢工斗争,逐渐转型为武装暴动,为中国工人运动做出了表率,为苏维埃革命作出巨大贡献。

——《江西地方史》

【历史绘画】

材料二   下图是著名画家黎冰鸿的代表作。

【历史年表】

材料三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

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开始建立中国的发电设备生产基地。

1955年,中国第一款国产手表在天津诞生。

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历史歌曲】

材料四   歌谱《春天的故事》部分。

材料五   对外开放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长期执行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我们国家取得重要成就的法宝。习近平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了一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在哪次会议上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组织工人运动?

材料一   反映了江西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表现是什么?

(2)请结合史实,简述材料二图片反映的历史故事。(要求:语言简洁,观点正确,思想健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第一”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歌谱歌词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1979年春天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含义和“1992年在南海边写下诗篇"所代表的历史事件。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历史感悟。
(6)请为材料五①处拟定一个小标题。(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2024-05-20更新 | 1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内要肃清反革命势力、巩固政权,外要反击外来侵略的重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人民扬起了头颅,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三: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工业基地,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反映的是哪一盛典?诗歌中的“一位巨人”指的是谁?
(2)概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是谁?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4)根据材料三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重点发展了哪个行业?材料三表明我国为改变落后面貌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联系所学,说说其有何意义?
2023-03-18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