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现代史 > 经济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和特点
题型:选择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9 题号:22693033
1933年3月,国会通过了《国民造林保护队救济法》,由联邦政府拨款,吸收2.5万名18——25岁的男青年参加市政建设,如植树、修路、土壤保护等,每月工资30 美元。11月成立“民间工程署”,拨款33 亿美元,用于完成18万项工程计划和支付工资。这一举措的直接目的是(     
A.消除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B.为失业者提供就业的机会
C.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
2024·山西运城·一模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选择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这些具体措施出自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的(     
A.《紧急银行法案》B.《全国工业复兴法》C.《农业调整法》D.《社会保障法》
2022-06-14更新 | 64次组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罗斯福新政的第一步,就淘汰银行10797家。公众舆论评价说这个行动犹如“黑沉沉的太空出现的一道闪电”。这一“闪电”的深远意义是(       
A.解决了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B.开启了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C.使美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D.改变了美国的社会制度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1932年美国南部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1935年开始回升。农业净收入从1932年的19.28亿美元,回升到1935年的46.05亿美元。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美国颁布了(     
A.《社会保障法》B.《紧急银行法案》
C.《农业调整法》D.《全国工业复兴法》
2024-05-10更新 | 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