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局部抗战时期 > 西安事变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5 题号:22963455
中国共产党把“人民”二字镌刻在旗帜上,落实到行动中。“政之所兴在顺民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中国近代史纲要》

材料二

材料三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农业总产年份值(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1397133.6
1990年7662.1686.3
2000年24915.82253.4
2017年109331.713432.4
(1)以20世纪30年代的相关史实,说明上述材料的观点。
(2)从图一到图二,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调整土地政策的出发点。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中主要建设成就的分布特点及作用,并分析表格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有哪些?
2024·江苏泰州·二模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周恩来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他一生参与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某军事学校的大门对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这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孙中山于1924年在广州成立的一所军事学校,周恩来担任此学校的政治部主任。此军事学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军政人才。

材料二:四一二政变后,中国共产党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材料三: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通电全国,阐明救国八项主张,提出“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容纳各党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主张进行和平谈判并派周恩来等人前去调解。

材料四: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实现,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蒋中正未寒(即8月14日)

这是蒋介石给毛泽东的一封电报。1945年8月底,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前去谈判。


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叙述的是哪所军事学校?
(2)材料二中的武装起义指什么历史事件?此次武装起义的爆发有什么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叙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此事件的结果如何?有什么历史意义?
(4)材料四叙述的是国共两党进行的什么谈判?这次谈判最终达成了什么协定?
2019-08-08更新 | 15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2】【复兴道路 其命惟新】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由“沉沦”到“奋起”的转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是上升,升出一片光明。这个深渊的“底”就在20世纪的头二十年,……五四爱国运动发生了,……中国共产党在这时候成立并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明确主张。从这时候起,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

—摘自张海鹏《张海鹏论近代中国历史》

材料二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是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并逐步赢得胜利的。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

—摘自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毛泽东在湖南和江西农村开展武装斗争,莫斯科和中共中央政治局没有真正赞成。1931年11月的政治局会议指责毛泽东是狭隘的经验主义。1934年7月毛泽东被软禁在于都,直到是年10月长征开始时才被释放。……多年后,毛泽东回忆早年遭受的挫折,乐观地认为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中国由“沉沦”转向“奋起”的决定性力量。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
(2)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引领近代中国“奋起”的基本要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阶段(1921-1937年)中国共产党创新史事一则(材料二所涉史事除外),并说明其创新点。
(3)创新意识是初中生应具备的优秀素养。根据材料三并结合革命先辈事例,简述具备创新意识需要哪些优秀素质支撑。
2022-06-23更新 | 60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以史为鉴,解决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在报告中,阐明大会主旨是改组国民党成为有力量的政党,以此去改造国家,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为党为国,争取革命成功。大会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经过此次大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国民党的基本政策。大会通过了国民党的施政纲领,提出了对内对外的基本政策和实行新三民主义的具体方针。

材料二:“本党从来主张用和平方法,建设统一政府。而帝国主义者复煽动军阀,益肆凶焰。迄于今日,不特本党召集国民会议以谋和平统一之主张未能实现,而且卖国军阀吴佩孚得英帝国主义者之助,死灰复燃,竟欲效袁贼世凯之故智,大举外债,用以摧残国民独立自由之运动。帝国主义者与以金钱军械之接济,直接帮助吴贼压迫中国国民革命本党至此,忍无可忍,乃不能不出于出师之一途矣。”

——《国民革命军北伐宣言》(1926年7月4日)

材料三:见下图。



(1)材料一中的“大会”指的是什么会议?这次大会有何重要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国民革命军“出师”的目的是什么?这次国共合作的最终结局如何?
(3)据材料三,指出这是什么重大事件?该事件的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4)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2020-09-02更新 | 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