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洋务运动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73 题号:306285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乾隆时期,英国派使者马嘎尔尼到中国商讨通商事宜。马嘎尔尼邀请大将军福康安观看他的卫队演习欧洲新式的火器操法。福康安却冷淡地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什么稀罕!”
——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是书何以作?日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材料一中的福康安对外来文明抱什么态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朝什么样的对外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不利影响?
(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魏源和福康安对外来文明的态度有何不同?为此,魏源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鸿章等人“觅制器之器,师其法”指的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哪一历史事件?。
【知识点】 洋务运动解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走向近代化的历史。
(1)根据所学知识,请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战争条约影响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2)阅读下列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这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这一历史事件的哪一个方面的内容?并指出这一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
(3)综合上述问题的回答,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
2021-11-19更新 | 46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历史中每个华丽转身的瞬间都澎湃着光辉的新浪潮。
【从漠视到重视】

材料一:

作者作品出书时间内容
魏源《海国图志》1843介绍和评说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蒸汽机和火轮船等西方新式器物的原理和制造方法
姚莹《康蝤纪行》1845强调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介绍了英国的资产阶级议会政治
徐继畬《瀛环志略》1848详细介绍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世界地理知识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封建士大夫集团的思想主张。促使其产生这些思想主张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从禁止到尝试】

材料二: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70年代的矿业政策新变化。列举洋务运动中“试办煤铁事宜”的民用企业。据此简要分析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从怀疑到传播】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皆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从1917年到1923年,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


(3)根据材料三,“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得益于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在中国近代社会起到什么作用?
2020-03-01更新 | 74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追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不断奋勇争先、救亡图存,直到 1949年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鼓舞了华夏儿女满怀信心、携手向前续写新华章、建功新时代、创造新辉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运动。

材料二   “对于这个严重丧权辱国的条约, 全国各阶层人士无不为之痛心疾首。在京参加会议的举人也义愤填膺……发动了1300多名举人于5月2日联名上书清廷,确切指出形势的危殆。”

材料三   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其主要内容: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军队;创办报纸,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等等。


(1)根据材料一,该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归纳该运动的积极影响。并列举在这场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各一例。
(2)材料二中“发动了1300多名举人于5月2日联名上书清廷”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历史事件拉开了怎样的序幕?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变法”在当时的社会上有何积极的作用?
2023-09-29更新 | 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