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局部抗战时期 >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 九一八事变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5 题号:3188093
忘记战争,就意味着背叛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过程表:
时 间
事 件
影响或意义
1931年9月18日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局部抗战开始
1937年7月7日
七七事变

1939年9月1日
德国突袭波兰

1941年12月7日

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1942年夏--1943年春
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战的转折点
1944年6月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5月8日
德国投降
欧洲战事结束
1945年9月2日
日本签订投降书
二战结束


(1)请把表格中标序号的内容补充完整。
材料二
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了侵华战争,日本是重要参与者。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屡遭日本欺凌,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的铁蹄又踏入了中华大地,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中国人民以血肉筑长城,顽强抵抗,经过八年苦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2)列举两例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役。
(3)根据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意义。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直接由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引起的,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胜德、意、日轴心国的重要保证。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后,盟国在政治上互相协调,经济上互相支援,对迅速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4)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启示。
材料四
2015年3月9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日本,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德国战后对战争的历史问题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检讨,对过去的清算是实现战后和解的前提。在与安倍首相的会谈中,她介绍了德国如何清算纳粹分子实施犹太人大屠杀等可怕罪行。同时敦促日本正视历史。
——中新网
(5)对照德国对战争罪行的态度,日本应如何对待这段历史?这对日本和世界有何意义?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抗日战争历时14年,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

——《松花江上》

材料二   整个抗日战争,是靠两个战场支持的……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虽然败仗居多,牺牲惨重,但毕竟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但是如果离开了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牵制,离开了敌后根据地对日本占领者的骚扰和打击,正面战场坚持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

——摘自《正确看待抗战两个领导中心,中共是中流砥柱》

材料三

学习心得

书信摘抄

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老是失败,像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次,抗日战争可是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出战前致信将士们: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决不半点改变。

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给母亲的信中说:不管怎样,我们要坚持到底不管敌人怎样进攻,我们准备不回到黄河南岸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歌词写出它所描述的哪一历史事件?当时人们背井离乡、有家难归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一次战役?(各1例)简要概括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中的“学习心得”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从材料三的“书信摘抄”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2023-08-03更新 | 3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抗日战争”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民族抗战新起步】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发出抗日救国的号召,国民党内和其他党派及无党派爱国人士也纷纷发出抗日的呼声,不甘做亡国奴的东北爱国军民纷纷高举抗日大旗,以各种不同形式与日军进行殊死抗争……。

——摘编自张瑞强《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空前觉醒的原因和表现》


【抗击外敌保家园】

材料二:


                 A   台儿庄战役                                          B   彭德怀在前线
【抗战胜利获新生】

材料三:1937年7月开始的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在历次帝国主义侵华过程中时间最长,但中国人民没有被打趴下,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阶级、各民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争取得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了,抗战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空前觉醒的表现。
(2)台儿庄战役的指挥者是谁?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胜利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抗日战争的认识。
2024-02-29更新 | 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为什么这样的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忿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的屈服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地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1936年12月16日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

材料二   对于不熟悉中国政治的天真的西方观察家来说,这个结局似乎是完全不可理解的……在经过了十年的最激烈内战以后,红军和白军忽然携手合唱《友谊地久天长》。这是什么意思?是不是红军变白了,白军变红了?谁都没有变。但是总得有人得了利,有人失了利。是的,中国得了利,日本失了利。

——摘编自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1)上述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写出材料一中的“政府”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个政府当时的对外政策。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得了利,日本失了利”这句话的理解。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当时的时代主题。
2024-01-06更新 | 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