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评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64 题号:319968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9世纪60年代,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它的脚步了。改革是被迫进行的。清政府官员在“内乱”面前,犹能做“中华大帝国”的酣梦,直到南方传来洋炮的轰鸣,震撼了宫廷的座椅,这才下决心“师夷长技以制夷”。从这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国近代化的变革一直没有停止,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化社会转型,但发展相当缓慢。
材料二1898年,康有为在《请厉工艺奖创新折》中,建议将中国“定为工国”,“成大工厂以兴实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有识之士崇尚通过发展实定来振兴中国,因而形成了“实业救国”的思潮。
(1)阅读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艰难起步的这次改革是什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产生什么重大影响?“南方传来洋炮的轰鸣”指什么事件?
(2)请用史实证明“从这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国近代化的变革一直没有停止”。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业救国”的代表人物是谁?请写出一位。
(4)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推动中国近代化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经济是国家发展的支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有利于人们追求个人目标,发挥创造力。在市场供求的实际问题面前,技术发明不断产生……建立以机器或以机器协作为基础的工厂,具有强大的生产率优势……进入19世纪中期,英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工场手工业发展为大机器生产,并成为以轻纺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   中国初始工业化和防卫性现代化的第一步,不仅包括了现代生产力和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引进,同时也催促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中国大地上的生长。1949年革命的胜利带来了(现代化)发展模式的一次全面大转换,中国力图探索一条非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979年以来,在国际国内出现巨大变化的形势下,进行了又一次独特的体制内模式转变,开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摘编自罗荣果《现代化新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示西汉与清朝农业耕作方式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实现工业化的具体条件。(任答两点)指出英国“工业国”的特征。
(3)材料三中的“第一步”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三指出其历史进步性。
(4)请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政治制度角度概括1949—1956年“中国力图探索一条非资本主义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有何表现。
2023-06-12更新 | 96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材料二:1862年,清政府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外语和外交人才,学生最多时达120人,主要学习外文,聘有外籍老师任教。

材料三: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3年内,外轮损失1300多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10多万匹。

材料四: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子觉悟,一面算是学问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什么运动?请写出这次运动的两个代表人物。
(2)材料二反映了这一运动的哪项内容?
(3)材料三中的“轮船招商局”与该运动的哪一口号有关?从材料三可以看出,该运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4)根据材料四,中国人“从制度上感觉不足",首先开展了什么政治活动?该活动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如何?
2020-01-14更新 | 26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真题 名校
【推荐3】进入近代,中国虽落后于世界,但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人没有停止过重塑自信的脚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二   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席上,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

——1924年孙中山《国民革命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

材料三   中共十五大报告在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是分别通过哪些重大历史活动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2)材料二中孙中山所指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前提是什么?为实现“和平统一补这一目标,孙中山在国民革命时期提出了什么重要的理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道路探索上和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上的贡献。
2019-06-23更新 | 40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