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内容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6 题号:935004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材料二:1862年,清政府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外语和外交人才,学生最多时达120人,主要学习外文,聘有外籍老师任教。

材料三: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3年内,外轮损失1300多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10多万匹。

材料四: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子觉悟,一面算是学问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什么运动?请写出这次运动的两个代表人物。
(2)材料二反映了这一运动的哪项内容?
(3)材料三中的“轮船招商局”与该运动的哪一口号有关?从材料三可以看出,该运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4)根据材料四,中国人“从制度上感觉不足",首先开展了什么政治活动?该活动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如何?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中国的近代化也伴随着中国人对自身认识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认为:要自强,就必须有新的生财之道,开辟新的财源;要开财源,莫如振兴商务。薛福成指出,“工商之业不振,则中国终不可以富,不可以强。”

——王鲁英《论洋务运动时期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

材料二:甲午战败让中国人蒙受了巨大损失,唯一值得中国庆幸的是,失败后的中国人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

——马勇《甲午战争影响:沉痛的转身》

材料三:为了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亡,为了拯救民众于水火,一批仁人志士揭竿而起,浴血奋战;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前赴后继,屡败屡战,英勇牺牲,“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一批革命志士“敢以颈血藏诸侯”,以手枪、炸弹等铁血手段对抗残暴的专制政体……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同时这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永远值得炎黄子孙尊敬和怀念。

材料四: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教、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本志罪安之答辩书》


(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李鸿章“自强”的具体措施。简要说明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文中“中国人没有就此沉沦”的具体表现。中国人“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带来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4)根据材料四,概括陈独秀的主张。
(5)综上所述,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2019-11-15更新 | 43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依次写出这两幅图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图A图B
(2)读图A,京师同文馆成立于何时?概要叙述这场运动的主要活动。
(3)读图B,这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有何意义?
2019-10-14更新 | 38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光时代的新政都是自上而下,并非由下而上。一切新的事业都是由少数先知先觉者提倡,费尽苦心,慢慢地奋斗出来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861年,恭亲王及文祥聘请外国军官训练新军于天津,同年设同文馆于北京和购买炮舰聘请英国海军人员来华创设新水师。1864年,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制造总局于上海,附设译书局。1865年,左宗棠设福州船政局并附设船政学校。1871年,曾国藩、李鸿章挑选学生赴美留学,同年李鸿章设轮船招商局。1880年,李鸿章设天津水师学堂和电报局,请修铁路,并于1888年成立北洋海军。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同、光时代的新政”有哪些。
(2)概括材料二中的探索涉及哪些领域。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穷则变”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2021-04-04更新 | 9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