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题型:综合题 难度:0.94 引用次数:232 题号:3393485
阅读下列材料:
2008年,电视连续剧《金婚》在全国热播。《金婚》以编年体的形式描写了一对普通的中国夫妇(佟志和文丽)50年的婚姻生活,同时也折射出新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变迁。请从下列镜头回放中,挖掘出相关历史信息,回答问题:
镜头一:《金婚》第4集中,1958年,庄嫂生下儿子取名“跃进”。
镜头二:《金婚》第12集中,男主角佟志和造反派小将们有这样一段对话:佟志说:“最高指示,要文斗不要武斗!”造反派小将们将佟志夫妇推向门边站着,一边高喊:“最高指示,打倒一切反动派!”
镜头三:《金婚》第36集中,1991年工厂要和港商合资,动员职工买股票。
请回答:
(1)庄嫂给儿子取名“跃进”,可以从中推断当时全国正在掀起什么运动?
(2)镜头二发生在哪一历史事件时期?该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镜头三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现象,改革开放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伟大决策?该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4)以上三组镜头反映了新中国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容易 (0.94)
【推荐1】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历代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1906年)

材料二   “至于将来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

——孙中山《民生主义》(1924年)


(1)材料一到材料二,可以看出孙中山解决农民问题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材料三



(2)根据材料三(图一到图四)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材料四   从2004年至2010年中央连续七年发布“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一号文件,持续关注“三农”。

——新华网


(3)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为什么中央如此重视“三农”问题?
(4)从古至今,什么因素促使政府要及时调整土地生产关系?
2017-06-08更新 | 67次组卷
综合题 | 容易 (0.94)
【推荐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男女争登点将台,万千炉子一齐开。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
――1958年农民的诗
材料二:河南红旗人民公式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了“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了一个月九十顿饭菜顿顿不重样。
——1958年11月6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鸡公山上红旗插,水稻亩产四万八。
——1958年9月9日《河南日报》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运动?这一运动的核心运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运动?
(3)材料三中的“水稻亩产四万八”真实吗?它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的哪一错误?
(4)1958年我国出现这种“左”倾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2016-11-27更新 | 47次组卷
综合题 | 容易 (0.94)
【推荐3】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
请你以“建国后我国农村政策的变化”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并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政策变化:
(1)1950年,我国在农村开展      运动,1953年,国家决定对农业进行 改造。
(2)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发动了 运动。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逐步实行     
(二)得出结论:
(4)上述两种农村政策的不同影响,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2015-10-13更新 | 1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