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94 引用次数:238 题号:4428760
阅读材料后: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哪次变法内容?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在谁的支持下进行的?
(2)变法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什么?
(3)材料中最能反映出这次变法性质的内容是什么?
(4)商鞅在秦国的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知识点】 商鞅变法解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容易 (0.94)

【推荐1】材料一: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平民王老五四生产粮食、布郭多而免除逃役。

材料二:据《史记》记载,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


(1)以上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两项措施?
(2)商鞅变法开始的时间?支持商鞅变法的秦王是谁?
(3)商鞅变法对该国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4)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
2019-03-06更新 | 160次组卷
综合题 | 容易 (0.94)
【推荐2】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1)材料一图片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       
(2)根据商鞅变法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①能反映这次变法性质的是:________
②对后世政治体制影响深远的是:________
③旧贵族强烈反对的内容是:________       
(3)商鞅变法取得了什么作用?
2017-11-16更新 | 184次组卷
综合题 | 容易 (0.94)
【推荐3】材料: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1)卫鞅是谁?属于何学派?孝公为哪国国君?
(2)文中反映了卫鞅的什么主张?
(3)你认为材料中的“汤武”“夏殷”应指的是谁?
(4)文中的议论代表哪个阶级?
(5)“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发生于哪一年?结果如何?
2017-11-11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