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全面抗战的爆发及日军暴行 > 淞沪、武汉会战 > 淞沪会战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0 题号:445227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甲: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老是失败,像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次,抗日战争可是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乙:日本不仅侵略中国,还发动太平洋战争,侵略了亚洲许多国家,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支援了他们的反侵略战争。

丙:抗日战争的胜利来得不容易呀!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一共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一千亿美元……

(1)具体列举两例战役用以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来得不容易”(举例即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抗日战争胜利在国际上的历史意义。

(4)请谈谈你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感悟。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和合理念是指中国文化的首要价值,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生命的最完美最完善的体现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友好的见证】

材料一   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东渡日本,经过六次努力,历尽艰险,“频经炎热”,双目失明终于在754年(天宝十三年)携同弟子到达日本,时已年近七旬。鉴真把律宗传到日本,同时还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传授给他们。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事件对日本有何影响?
【背离曾经的道路】

材料二   虽然中国准备进行一场持久战,日本却不想陷入亚洲大陆的泥潭;在参谋本部的心目中苏联仍然是主要敌人。日本企图速战速决夺取华北及迫使南京同意经济合作。日本军方藐视中国作全面抗战的能力和意志,许诺要在三个月内解决中国问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请列举史实来反驳“许诺要在三个月内解决中国问题”。
【打倒共同的敌人】

材料三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得加入上述宣言。1942年1月1日签字(签字国含美英、苏、中等26国)于华盛顿。

——《联合国家宣言》


(3)材料三中表明中美关系处于什么状态?这个宣言的发表有什么意义?
【摒弃前嫌向未来】

材料四   



(4)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两者有何共同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处理好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2020-02-09更新 | 3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上海成为中国最早被迫成为通商口岸的城市之一……1865年,两江总督李鸿章责成丁日昌在上海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发展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军工企业……

材料二: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运动的主力也发生变化……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材料三:1978年,中央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1990年,一个开发区在上海建立起来,20世纪最后10年上海从改革开放的“后卫”一跃成为“前锋”。

(1)材料一中的“上海成为中国最早被迫成为通商口岸的城市之一”与哪一条约有关?材料中的“军工企业”是在哪一口号下创办的?
(2)材料二中的“主力也发生变化”指的是哪一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材料二中的“上海一隅之抵抗”指的是哪次战役?
(3)材料三中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哪次会议作出的?材料中的“一个开发区”指的是什么?
(4)三则材料中上海的历史,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时空观念】

材料一:如图


(1)材料一是近代列强两次侵华战争后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地理位置的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
【史料实证】

材料二: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所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近代民用工业。
【历史解释】

材料三: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3)材料三中“上海一隅之抵抗”指的是什么事件?它有什么“极大之影响”?
【唯物史观】

材料四:辛亥革命以民国取代帝国,使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正如梁启超所云:任凭你像尧舜那样圣贤,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如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这无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质的飞跃。

——摘编自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无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质的飞跃”的理解。
【家国情怀】

材料五:(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有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5)材料五中“中国人的国家情感”指什么?青年学生在这次运动中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2024-02-26更新 | 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