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鸦片战争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89 题号:476968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之,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乎之方。……使天下有志之士无不明于洋务,庶练兵、制器、造船各事可期逐渐精强。”
——《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材料三
甲午战争以后,某人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四
变者,天下之公理。
——梁启超
材料五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革命纲领》
材料六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
请回答:
(1)由材料一、二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什么历史事件的发生?哪个历史事件标志这场运动失败?
(2)材料三李鸿章为什么这样说?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果?
(3)根据材料四,后来梁启超和谁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
(4)根据材料五,孙中山后来把这个纲领阐释成什么思想?
(5)根据材料六,陈独秀所说的两个先生是指什么?
(6)根据以上材料,按时间顺序写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向西方学习的方向。各阶级的探索最终都失败了,给我们什么启示?
【知识点】 鸦片战争解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与于现实当中。我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ionpoint“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那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一处遗迹流下一段痛苦的记忆】

材料二   如图(圆明园)


材料三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沾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英国人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
(2)材料二遗址能够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历经哪次惨痛的遭遇?
(3)材料三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4)读史使人明智,通过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悟?
2020-04-08更新 | 8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造成了近代中国的闭塞,使得中国近代史成为一部落后挨打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98月初,中国禁烟消息传至英国,英国国会对此进行激烈辩论,在女皇维多利亚的影响下,最终以271票对262票通过军事行动。18406月英国派船舰40余艘,封锁珠江口,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材料二   北京西郊,青山绿水,风景优美。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时150年,在这里建造起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这座皇家园林却在战争中被洗劫一空。

材料三   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始于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领土的侵略。1895114日,日本政府不等战争结束便迫不及待地通过“内阁决议”,单方面决定将钓鱼岛划归日本。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侵略战争”具体的名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在侵略者的武力要挟下,清政府被迫与侵略者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中“皇家园林”的名字。它毁于哪场战争?在这场战争前后哪个国家侵占我国领土最多?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钓鱼岛问题源于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4)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中,你得到什么教训?
2020-11-14更新 | 2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历史的一脉相承,又是新时代的与时俱进。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中华民族意识觉醒】

材料一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极大地震撼了国人。广大青年学生壮怀激昂、奔走呼号;工人阶级首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大中城市商人罢市;一些官员对学生的同情与声援;社会知识精英和大量知识分子,许多地区农民、广大女学生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摘编自李东明《五四运动与民族意识觉醒》

(1)材料一图A人物的主要功绩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图B现象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并概括这一时期“中华民族意识觉醒”群体的变化。
【中华民族团结作战】

材料二   1935年5月22日,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与彝族果基部落首领小叶丹在彝海边歃血为盟,彝海结盟使得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地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将红军围歼于大渡河南岸的企图。

图C《彝海结盟》(油画)及相关介绍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各民族团结一致,投入抗战。东北地区的满族、朝鲜族等和极投身各种抗日团体和抗日义勇军。东北、华北等地的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先后成立了蒙边骑兵、蒙汉同盟军、蒙汉抗日游击队等,对日开展武装斗争。西藏宗教领袖第九世班禅额尔德尼和第十三世达赖喇嘛通电全国,声讨日本侵略罪行。新疆的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各族人民掀起了大规模募捐活动,支援抗日前线。

——摘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图C, 指出“彝海结盟”发生在哪一事件期间?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事件胜利的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二,归纳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民族的主要抗战方式。
【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材料三

年份农业总产值(亿元)工业总产值(亿元)
1952年46.511.4
1978年155.6212.1
2014年11352.364369
图D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
时间史实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一五计划期间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
2000年组织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图E我国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部分史实
(3)根据材料三图D,指出1952年—2014年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的趋势。结合图E及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

材料四 进入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新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如何进一步激发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团结动员各民族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共同奋斗,是必须解决好的重大时代课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就是要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最大限度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摘自人民日报《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4年3月22日)

(4)请为材料四①处拟定一个小标题。(1分,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