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 人民政权的巩固 > 土地改革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04 题号:4960394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副农家对联:“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全国参加合作社农户1.18亿户,占全国农民总数96.3%。
材料三  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禽被屠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年分田”与什么运动直接相关?“今岁分田”又指党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举措与哪次会议有关?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历史上哪两个重大事件?
(3)从“当年”到“今岁”之间,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三个失误分别指的是什么?
(4)材料二反映的事件,它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共和国近70年的历史进程中,多次多领域实现了跨越与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三:中共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经济改革的大转变,是中国革命手段的重大改变。确定邓小平为中国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到1978年底才实现,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能体现材料一中“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材料二的内容是建国后什么运动的法律依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运动对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3)材料三中的“邓的改革程序”“开始”于哪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这次会议的历史性转折意义。
2019-08-15更新 | 34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土地情况调查表

阶级成分

占农村人口

占总耕地

地主、富农

不到10%

70%~80%

贫农、中农、雇农

90%

20%~30%

材料二


材料三   到1952年底,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大约7亿亩土地和一定的生产资料。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26.9%。


(1)上面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三则材料之间的联系。
(3)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意义?
2024-03-06更新 | 118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某校八年级(1)班进行了一次探究学习。探究步骤如下,请你参与。

【图片说历史】

             

图一   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            图二人民群众在天安门广场欢庆新中国的诞生
(1)图一会议通过的哪一文件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会议的成功召开有什么意义?
(2)图二场面发生在哪一年?写出新中国诞生的历史意义。

【书信说历史】

50年代初某月某日,湖北一位兄长给弟弟寄了一封信,信文如下:

昨日接到你亲笔写的家信,并知道你在部队很好,家中人口都很平安,土改已分到了一石七斗田,田也很好,斗争中又分了几次果实,现在生活得很好,不像以前愁吃愁穿了,见于你(原文如此)在外面打美国鬼子,我们在家中受到农会和政府的优待照顾。


(3)信中提到了哪两件当时的大事?两大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文献说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15日)

(4)该法律文件在新中国历史上有何地位?它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024-04-12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