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9 题号:4975214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引发社会的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的束缚中得到了解放。

——刘刚《简明欧洲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西方人两次解放的事件各是什么?

材料二 19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西方的冲击,是使人难以支持的打击,然而,对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下一代中国人来说,西方却成为仿效的榜样,以便更好地加强自己的实力来对付西方。                                                          

——摘编自费正清《美国与中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两个时间段中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两位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

材料三 近代的思想启蒙运动的结果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另外就是引进了近代西方的先进思想,并经过试验和选择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对中国进行社会改造的工具。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也是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                                                     

---人民网


(3)材料三中的“近代的思想启蒙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也是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的重要思想解放运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激进民主主义者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坚决反对专制政治。激进民主主义者提倡科学就是要反对信、盲从。他们运用近代自然科学知识来反对鬼神迷信,批判“君权禅授”“祸福天定”等谬论。随着运动的发展.激进民主主义者把斗争的锋芒指向被历代儒家学者不断发展了的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基本内容的孔子学说。在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还提出了提倡白话文、打倒文言文,提倡新文学、打倒旧文学的口号。从1915年到1919年,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的世界观基本上还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这给运动带来了严重弊端,如没有在群众中普及、没有跟政治运动紧密结合起来、形式主义地对待文化问题等。

——摘编自白寿弊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材料二   在以效法西方近代文明为宗旨的新文化运动过程中,陈独秀、胡适等主流派人物夜以继日地传播日新月异的西方知识和文明,他们所主张的新文化类同于西化。而西化与反传统实为一体两面:不但要“打倒孔家店”“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更有“废除汉字”“改良人种”等极端主张。梁漱溟后来批评说:“有人以五四而来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其实这新运动只是西洋化在中国的兴起,怎能算得中国的文艺复兴?若真中国的文艺复兴,应当是中国自己人生态度的复兴。

——摘编自方维规《何为启蒙?哪一种文化?——为纪念新文化运动百年而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批判儒家思想的基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新文化运动。
2022-06-02更新 | 7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20世纪初,中国先进分子站立时代潮头,推动中国社会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各种革命团体如光复会、华兴会等纷纷成立,孙中山又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初国内革命情绪高涨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章炳麟、邹容思想的共同点是什么?“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材料二     这些新知识分子都深深根植于中国古典文化,也深谙西方文明。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科学和民主给他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们在1915-1917年先后归国,燃起了一场思想革命……青年学生受到感召,公开探讨国家和社会的重要问题……这种酝酿,在1919年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材料二中的“一场思想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举出其中三位“新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并指出这些知识分子的思想文化特点。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场“思想革命”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1-01-29更新 | 2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近代以来,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大交局,教育在社会趋向近代化的发展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材料一


材料二 清廷各省当局以及一些私人团体派遣越来越多的人留学日本,至 1906 年,数量达到13,000人。日本代替英美成为思想的主要来源地,重点也从自然科学和科技工程转向社会科学哲学和文学,西方和日本著作的翻译使外来理念在受教育的中国人中广泛传播,民主、议会政府、立宪主义、分权、自由、性别平等、达尔文主义和引进的其他观念不可能不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京师大学堂创建于戊戌维新运动中,它的建立,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1916年,蔡元培兼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将大学定位为“囊括大典、同罗众家之学府”。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概括指出洋务派在教育方面的主要举措。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外来政治理念对中国制度变革产生影响的重要事件。据材料三,蔡元培的办学理念使得北京大学成为什么运动最重要的阵地?
(3)请你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其围绕的中心论题。
2021-08-29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