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改革开放 > 乡镇企业的崛起、国企改革 > 国有企业的改革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6 题号:512609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了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迸射着铁水的光亮。1850年时,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1)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材料二: 三菱是从明治维新后白手起家的。三菱资本原始积累的最大特点是: 除使用一般的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以外, 还高举振兴民族海运业的旗帜, 以政府的特权保护与海运独占地位为杠杆, 一举扩大企业的规模与资本的积累。当时, 政府的保护形态主要是作为生产手段的船舶、工厂与矿山的廉价出售与航运助成金的发放, 其次是为船舶的购入与修理提供贷款等。

                                                                                                         ——《三菱财阀史》


(2)依据材料二归纳三菱创业阶段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明治维新在经济方面的措施。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及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都曾起过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病,如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企业缺乏自主权,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致使企业失去了活力等。


(3)依据材料概括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对此,我国进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材料四: 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每个国家发展经济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的资源丰富,有的资金缺乏,有的科技先进。因此,当今世界……成为一种趋势。


(4)为了促进经济的共同发展,西欧国家之间加强合作,采取了什么措施?请把材料中的“……”填充完整。

材料五:在当今世界跨国公司把需要高科技和庞大资金的项目放在发达国家,而在发展中国家建立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厂。


(5)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一些什么办法改变这种事实?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八年级(3)班同学以“变革与活力”为主题开展探史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实现农民翻身做主人】

材料一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这种土地制度极不合理……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开启社会发展新篇章】

材料二 

(注:图一为《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图二为《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激发生产发展新活力】

材料三 

(注:图三为《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图四为《1984年,天桥百货成为第一家股份制国有企业》)
(1)根据材料一,归纳我国进行土地改革的重要影响。
(2)材料二中的图一和图二都为“报喜”场面,它们所反映的事件分别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这些事件促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3)根据图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凤阳农民采取了什么举措才喜获丰收?图三与图四反映的史事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在“变革与活力”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中,你获得了怎样的认识?
2024-06-14更新 | 3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年代尺中①②处会议确立的科学理论名称;③④处对内改革的具体措施。

材料二   



A.“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作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B.“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

(2)依据材料二回答,从经济特区到“一带一路”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

材料三   数字中国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2020-09-25更新 | 4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改革与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

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地发挥……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材料二:1979年以前,梨园公社的小岗生产队是凤阳县出名的穷队。“工值一毛九,吃粮一百九”就是那时这个队社员常年的收入水平…从1957年到1978年的22年中,小岗队未能向国家交售一斤粮食,反吃了国家25万斤返销粮。1979年以来的两年半时间中,这个队就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

——摘编自陈锡文《巨大的变化,深刻的启示一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包干到户的典型调查》

材料三:经济特区的管理,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不损害主权的条件下,采取与内地不同的体制和政策,主要是实行市场调节…在计划、物价、劳动工资、企业管理和对外经济活动等方面,扩大地方权限,积极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着重发展外向型经济等。

——摘编自《关于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19803月)


(1)根据材料一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家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采取的创举性政策。为了改变材料一文字中的“僵化”模式,我国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2)根据材料二,指出小岗生产队在1979年前后粮食生产出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设立经济特区的重要意义。
2022-08-14更新 | 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