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五四运动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 题号:5156332
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个时期,都留下过许多有着时代特色的口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 1949年9月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作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表达中华民族获得新生自豪而又自信的经典口号。

材料三   1950年的标语真是给翻身的农民撑腰:坚持支持农民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正义斗争。

材料四 “庆祝公私合营”——上海市全行业公私合营后的第一个早晨,全国最大的百货公司——永安公司门前打出的口号。1956年1月14日,上海永安公司正式宣布公私合营。

材料五   邵阳某县一农户的墙上还留有一条“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标语。


请回答:
(1)材料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出现在近代哪一运动中?这一口号体现了中国人民近代革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史实,“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所说的“坚持支持农民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正义斗争”是指什么运动?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它使农民获得土地的什么权利?
(4)材料四中的“庆祝公私合营”的口号出现在什么时期?
(5)材料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是在什么会议作出的伟大决策?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是什么?
(6)每个时代鲜明的口号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同时期的奋斗目标,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实现强国梦的不懈努力,从中你得到哪些感悟?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对日本公使说:“对于近代贵国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改革只是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

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行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1)请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他们为了达到所追求的目标,分别领导了哪四次近代化探索?

材料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2)指出和材料二有关的历史事件。今年是纪念此事件多少周年?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事件的性质。

材料三:下图分别是位于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的游船



(3)请你为上述两幅图片写一段简短的解说词(叙述经过、意义)。
2019-12-05更新 | 3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某历史社团开展“探寻红楼遗址群”主题实践活动。

材料一   五四大街是东西横贯北京城区的大街 最中间的一段,却几乎是北京最短的一条大街。乾隆东段称双碾儿胡同,光绪时东段称双碾胡同,西段称东、西沙滩。宣统时东段称双辇胡同,中段称汉花园,西段称沙滩。民国后沿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 期,将其命名为“五四大街”。


材料二


材料三   五四大街北大红楼段整体环境提升工作,仿照史料重塑北大红楼沿街围墙,建设红色文化主题体验区。恢复北大红楼南门正对面“梅园”的历史风貌,作为北大红楼的配套设施和文创产品店向公众开放。位于红楼西侧的求是杂志社空置建筑改造为集书吧、新媒体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五四青年书屋",形成新的“网红打卡点”。

——摘编自《五四大街北京大学红楼周边整体环境提升系列工作》


(1)依据材料一,概括五四大街的特点。结合所学,推断“五四大街”命名的由来
(2)依据材料二,概括“红楼遗址群”的历史贡献。
(3)依据材料三,分析“五四大街北大红楼段整体环境提升工作”的设计意图。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为发挥“红楼遗址群”的功能提出合理建议。
2024-03-08更新 | 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1911年中国发生了巨变;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为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以五四爱国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

材料三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董必武同志题诗


      

材料四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命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该事件具有怎样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关系。
(3)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这次会议的标志意义是什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4)从材料四看,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担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
2023-10-08更新 | 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