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唐朝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 > 唐朝的民族政策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6 题号:515765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唐太宗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问题?为此在治国时,他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说明。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3)材料表明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

(4)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四中描述的唐朝盛世经济的繁荣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五:长安城里人口上百万,还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的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还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5)唐朝对外开放,在长安这座国际性的大都市里,当时可以见到哪些外国友人?请写出与之相应的友好交往事例

(6)唐朝的繁荣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古代治国措施】

材料一:大一统的形成:

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今后学者有所统一。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更钱造币以赡用。征匈奴四十馀,匈奴远遁,日以削弱。

材料二:治世的出现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如:曲辕犁、筒车等。

唐朝采用了送婚和亲来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李世民在位的二十二年中,嫁给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唐公主、宗堂皇帝之女就有六人。

——赵昌《略论贞观时期的民族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兴盛的原因有哪些。(至少三点)
2022-09-15更新 | 2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年,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年。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200年,全盛时管辖的人口约6000万,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就是从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时间上讲,两个帝国也可以相提并论,只是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基本上会出现混乱局面。但在混乱中,各民族却相互融合。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于是各民族政权之间呈现相互并立之势,形成割据分裂局面。但在割据中却有不少交往,有统一的愿望、因素和趋势。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呈现统一局面下的民族大融合状况。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材料三   我国古代疆域变化图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秦汉时期的政治角度分析“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一时期是材料二中讲述的第一种民族关系发展模式?唐朝时怎样处理和边疆各族的关系?举两例说明。说说唐朝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历史地位。
(3)根据材料三所示疆域图,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西汉、元朝、清朝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统治分别有何创新?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2021-05-11更新 | 12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和谐共生、大唐盛象。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出了社会要“和谐”,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人与社会的和谐】

材料一   在唐朝前期的一百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等活动。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唐朝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都城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朝”。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社会特征。并列举一个唐朝时期的盛世局面。
【经济及制度的发展】

材料二   观察图1和图2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区物《及第谣》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君臣之间的和谐】

材料四:太宗以隋炀唐帝拒谏饰非导致国亡家灭为鉴,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他的思想很明确,纳谏的目的就是防止乖谬和改正错误,以利于李唐王朝的长治久安……在他的倡导和鼓励下,贞观时期谏臣盈廷。其中魏征“所谏前后二百余事,凡数十万言”。正是这些谏诤,避免和防止了很多错误,对“贞观之治”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唐太宗就说,贞观时期政绩的取得“皆魏征之力也”。

——《旧唐书.魏征传》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请举出唐朝出现的两对相处融洽的君臣。
【中外交流的和谐】

材料五:在他西行前,国人称印度为天竺。此外,印度还有“身毒”“贤豆”等叫法。他在印度求法时认为译为“印度”比较合适。他回国后,这一译法逐渐流行,沿用至今。

(5)材料五的“他”是谁?回国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而成的著作是什么?
【共建和谐社会】
(6)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今天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2024-04-26更新 | 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