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 人民政权的巩固 > 土地改革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0 题号:516948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级同学针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进来吧。
【梦想实现】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农民实现了怎样的梦想?
【由分到合】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2)材料二中的“组织起来的路”指的是什么?依据本材料,概括指出引导农民走这样一条路的原因(答一条即可)。
【探索失误】

材料三:小明的爷爷今年62岁了,办了好几个厂子,是定陶有名的企业家,捐资修建了好几所学校。作为千万富翁的他非常节俭,最看不得别人的浪费。他常说:“我6岁那年,全村开始大规模炼钢铁……我们陈集人民公社也成立了……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这时流行的口号,唉,我怎么看着有些不对劲呢?


(3)材料三反映出当时我国建设中的严重失误是什么?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新的创举】

材料四: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立下了一张“分田到户”的字据,这件事情当时在全国引起极大争议。但是,1979年秋小岗村却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大丰收。小岗人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家家户户囤满了粮食。邓小平从这件事看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持。

----摘自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第60页


(4)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的措施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
(5)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农村发展中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级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吧!

材料一   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2年中国农村不同人口及其占用土地的比重

1950年1952年
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85.5545.2%92.1%91.4%
富农、地主14.5%54.8%7.9%8.6%

材料二   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1)依据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50年和1952年,我国农村的人口构成和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变化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怎样的调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率先进行农村改革的地点是哪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对农村改革的制度是什么?它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024-04-16更新 | 4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时也宣告了自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生的共和国仅用了半年时间,就使全国物价基本稳定,治愈了旧中国无法医治的顽症;农村则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先后共使3亿多农民无偿获得了约7亿亩的土地。……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借机派第七舰队开进了台湾海峡。10月,美军无视中国的警告越过“三八线”,将战火扩大到鸭绿江边,新生政权的安全受到了威胁。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开始保家卫国的战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9-19更新 | 5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翻身】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田地的农民欢天喜地,纷纷表示:“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见了天。”

材料二:【致富】1978﹣1983年我国粮食产量(单位:亿吨)


材料三:【小康】在这里,我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含义。
2022-09-11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