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失误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 题号:528298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材料二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刘少奇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其造成了哪些严重后果?
(2)材料二刘少奇说这段话是在什么时期?它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哪些危害?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一“五年计划”是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中国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和三个“五年规划”(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目前“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正在实施进行。

材料二社会主义改造将生产关系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变革,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由此开始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了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材料三山东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材料四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茅于轼先生在北大讲学时说:“不能借口少数服从多数而剥夺少数人的基本权利,因为少数人的基本权利若得不到保障,最终可能连国家主席的基本权利也得不到保障。”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并试举一项“一五”计划期间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成就。
(2)材料二中“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三个方面?为什么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
(3)材料三反映哪一历史事件?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左”的错误?
(4)材料四中的“国家主席”指的是“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谁?“国家主席”被迫害致死说明了什么问题?
2022-07-17更新 | 1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材料二   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   “文革”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年,凤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出当时国家经济发展计划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优先发展什么行业?这个计划的实施,有何标志性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跃进”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谈谈“大跃进”运动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消极结果?
(3)材料三中两段唱词反映凤阳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怎样的历史经验?
2021-04-25更新 | 12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请完成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主题的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材料二   正是由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在没有产生较大社会震荡的情况下,通过几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中国最后一个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顺应时代的需要,完成了对社会生产关系的急剧变革,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有制经济基础,使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材料三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

(1)从材料一表格中可以看出当时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计划?这一发展计划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有怎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大改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怎样的社会变革?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经历的两次“波折”。有何教训?
2024-04-09更新 | 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