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向社会主义过渡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题型:综合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31 题号:5558670
材料分析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的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二 叶剑英首先拍案而起,说:“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你们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徐向前激愤地拍着桌子说:“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支柱。你们这样把军队乱下去,还要不要这个支柱!”
(1)材料一所说的内容出自哪部文件?该文件是哪一年制定的?
(2)材料二中的“你们”是些什么人?
(3)材料二反映的历史行为与材料一内容规定是否相符?我们应该从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干部身上继承什么精神?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诞生犹如磅礴的日出,一扫旧中国的沉沉黑暗,照亮了民族复兴的崭新征程,中国人民开始了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壮举。

——摘编自人民日报《天翻地覆慨而慷——新中国70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19549月的北京,秋风送爽、景色宜人。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多名参会代表齐聚中南海,激情满怀地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毛泽东同志在会上对新中国未来作了美好的憧憬:“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摘编自人民日报《天翻地覆慨而慷——新中国70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一大幸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是当代中国取得一切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前提和保证。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结束了100多年受压迫受奴役受侵略的屈辱历史,走上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光明大道。

——摘编自人民日报《天翻地覆慨而慷——新中国70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改造、建设的伟大壮举?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取得了哪些成就?
(3)据上述材料,请你说说材料一、二与材料三的关系。
2024-05-22更新 | 12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2】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材料一出自哪一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在此法颁布之前,行使临时宪法作用的法律文件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是在什么会议上通过的?1982年又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性质是什么?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材料二出自我国建国初期颁布的哪部法律文件,保障了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材料三   “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民法规范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它将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

——出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民法室主任孙宪中教授语


(3)材料三反映的是1986年颁布的哪部法律文件?这一年还颁布了哪部法律文件,保障了我国中小学生享受免费受教育的机会?
(4)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走上了什么道路?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材料四中,为“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6)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2019-07-17更新 | 44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3】法制建设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材料一出自于1954年颁布的哪部法律文件?它是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在此之前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文件?

材料二 第二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十五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001年2月28日修正)


(2)材料二反映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什么特点?该制度有何意义?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

年份主要内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政治运动被迫中断。
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拟稿)》,又因政治运动中断。
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
20世纪九十年年代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度。
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20年

——摘编自梁彗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法典编纂的特点。
2023-09-17更新 | 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