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指诸侯)。
请回答:
(1)“平王立,东迁于洛邑”是在哪一年?标志着哪一时期的开始?
(2)“政由方伯(指诸侯)”,请你举出四个具体的例子。
(3)请你试着分析一下“诸侯强并弱”所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4)春秋时期的主要战场刚好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连年的战争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相似题推荐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材料三:我国进入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了危机。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正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国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体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2)材料二中首先称霸诸侯的是哪一诸侯国?除了“桓公”外,该时期称霸中原的霸主还有哪些?(写出两个)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春秋争霸的原因是什么?说说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有什么重要影响?
材料一: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同时改革军制,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人教版七年级教材》
(1)根据材料一,指出齐桓公成为霸主的政治优势。
材料二:
(2)据材料二图,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西的诸侯国名称。今天的河北省所处的位置在当时主要属于哪个诸侯国?
材料三: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
(3)谁任用商鞅主持变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商鞅变法对秦国的重大意义。
材料一: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齐国上卿(即丞相)。齐桓公曾经问管仲:“寡人好声色犬马,会不会不利于霸业?”管仲说:“那些都是小事,于霸业无损。为霸者担心四件事,一是不知贤,二是知贤不用,三是用贤不任,四是用贤并用小人。”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建议,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材料二:电视剧《大秦帝国》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商鞅变法时波澜壮阔的场景。历史上对商鞅的评价是“刻薄寡恩”,但观众们却说他“纵然无情也动人”。他是古典法制的创始者和奠基者。他的功绩,并非只是对秦朝而言,而是影响了后来的整个中国。
(1)概括材料一所阐述的历史事件。材料中管仲谏言的要点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齐桓公能首先称霸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提到的商鞅变法是在哪一年开始的?其核心措施是什么?
(3)商鞅变法是否都成功了?有人说商鞅死了,变法失败了,对此你怎么看,你认为评价一次变法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材料一: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材料三:齐桓公:任用管仲主持国政,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晋文公:重用狐偃、赵衰等人,修明内政,整饬法纪,增强战备,施惠百姓,发展生产。接受狐偃“尊王攘夷”的主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周王室政治地位发生的变化,写出材料二中当时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现象。(2)根据材料三,归纳齐桓公与晋文公的相同点。
(3)综合以上材料,简析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形成的原因。
(1)请仔分别写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诸侯国名称,地图中央三个国家是由哪个国家分裂而形成的
(2)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役各一例。
(3)结合所学知识,简单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
(4)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请简要谈谈你对当时战争的看法。
材料一:江苏六合程桥的吴国墓、湖南常德德山的楚国墓、长沙的楚墓、山西侯马的北西庄等遗址均出土多种春秋晚期的铁器,其中不乏铁耒、铁耜、铁铧等农具。
材料二:齐桓公改革: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材料三:晋文公改革:重用狐偃、赵衰等人,修明内政,整饬法纪,增强战备,施惠百姓,发展生产,接受狐偃“尊王攘夷”的主张。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春秋时期在农业生产方面发生的重要变革是什么?写出这一变革对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一点。(2)综合材料二与材料三,概括“齐桓公”与“晋文公”称霸的共同原因。(写出一点)再写出两个春秋时期的霸主。
(3)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对民族关系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时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长期交往有何影响?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1)材料一中的“桓公”是哪国的君主?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有哪些国家先后北上争霸?
(2)材料二中的“商君”指的是谁?这次改革的影响有哪些?(写出两点)
(3)材料三中的北魏是由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的时间是在哪一年?北魏的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4)通过上述材料的分析,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材料一: “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材料二:尧传位于舜,舜传位于禹。
材料三:唐尧禹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忧忧,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1)材料一指的传奇人物是谁?他有什么贡献?
(2)材料二中的传位方式历史上称为什么?
(3)材料三是一首朝代歌,“春秋战国乱忧忧”表明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纷争混乱的局面。各诸侯王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相互之间发动战争。在这一时期,卧薪尝胆,灭掉吴国,北上中原,成为霸主的诸侯王是谁?
材料一
左图:西周时期 右图:春秋时期
材料二 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 |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 |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 |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 |
经济 |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 |
统一度量衡 | |
军事 |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
材料三 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西周实行了怎样的政治制度?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说明了当时的什么情况?(2)材料二商鞅变法使秦军成为“虎狼之师”战斗力极强,得益于哪项措施?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怎样做才会免除徭役?
(3)材料三中“这一时期”是哪一时期?根据材料,归纳“兼并战争”的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源头活水”的来源。
材料: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1)春秋时期争霸战争频发,期间第一位霸主是哪位国君?(2)小历同学认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给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所以,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你同意小历同学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材料一 距今5000年左右,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部落生活在今陕西渭河流域和黄土高原一带,炎、黄部落之间不断地联合、交融,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以黄帝、炎帝部落为主体的华夏族。
材料二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思维导图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归纳中华民族形成的特点?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是谁?(2)根据材料二,分析春秋时期民族交往出现了哪一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方式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补充材料三的思维导图。
A
(4)材料四中的图一《步辇图》描述的是哪位皇帝接见松赞干布派来求婚使者的历史场景?图二“元宣政院印”宣告了中央对哪一地区的直接统辖?图三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个朝代?
(5)今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处理民族关系?(答出一个方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