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23 题号:56780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为左庶长。”

——《史记·秦本纪》

材料二:商鞅少好刑名之学,读过李悝的《法经》,他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领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1)请根据材料一回答,商鞅何时、在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
(2)根据材料二,请你判断商鞅代表了哪个学派的思想?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概况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知识点】 商鞅变法解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卫鞅。太子即位后,卫鞅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之刑。卫鞅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使秦的国力大为增强。


(1)材料一中的“卫鞅”指的是谁?“孝公”是哪国国君?
(2)材料一中的“变法之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变法为什么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
2020-10-10更新 | 48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资治通鉴》

(1)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这句话反映了哪家学派的思想?

(2)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概况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

(3)材料三,“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的目的是什么?对我们有何启示?

2017-02-28更新 | 333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族,为了增强实力,陶唐氏、有虞氏和夏侯氏三个部族结成联盟,尧、舜、禹先后成为联盟的首领。

材料二   

为了维护统治,周王规定,请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仅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观述职的义务,治理诸侯国,保卫国家。同时请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即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

材料三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畏强大,赏不私亲近……

材料四   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但要巩固政权还必须解决面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因此改革鲜卑旧的习俗,就成为北魏统治者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材料一中“尧、舜、禹先后成为联盟的首领”和哪一制度有关。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等级制度的名称和主要目的。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次改革,这一改革对秦有何积极意义。
(4)据所学说出北魏统治者如何解决材料四问题。综合材料三四和问题谈谈社会变革带给你的主要启示。
2024-03-28更新 | 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