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8 题号:5769986

历史探究: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就“国共两党的发展史”专题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步骤一 【兄弟携手】

材料一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1)“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哪一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为了完成革命任务国共两党采取什么行动?

步骤二 【兄弟反目】

材料二 1927年4月清晨,上海流氓头子黄金荣、杜月笙组织流氓袭击工人纠察队。然后,蒋介石的反动军队以“工人内讧”为由,强行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枪支,并打死打伤工人三百多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材料三 一声巨响,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被炸毁,打破了东北大地的宁静……日本侵略军有预谋的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2)结合材料二,说出1927年4月以后国共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3)国共关系的变化使得日本乘虚而入,结合材料三说出日本制造了哪一侵华事变?导致怎样的结果?

步骤三 【同仇敌忾】

材料四



(4)材料四中,图一人物在1936年发动了哪一事件?这件事的解决对当时改善国共关系起到什么作用?
(5)说出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史实与图四之间的关系。

步骤四 【分道扬镳】

材料五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6)材料五是谁为什么战役而写的诗句?有何历史意义?

步骤五 【归纳总结】


(7)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2811日,包括詹天佑在内的中国政府派出的第一批官费留美学生从上海启程出洋。在1872-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遣送120名幼童赴美留学。近代官派留学由此开端。

——《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大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1)根据材料一,请以世纪、年代的表达方式,表示近代中国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学的时间。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与这批幼童留学相关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大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
(3)上述两则材料中的历史事件所体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2023-09-20更新 | 5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自古至今,统治者都在利用不同的制度来巩固自己的统治。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秦兼天下,建皇帝号,立百官之积。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

——《汉书》

材料三:(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含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得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四:当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时,西方世界已经在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近代民主制度,从政治上步入近代社会,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材料五“在中国,不懂得皇帝的权威,就不会懂得辛亥革命打倒皇帝的伟大意义。”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图一显示的相关政治制度是什么?图二历史人物主政时期;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两朝“百官之职”中负责监察的官职名称。       

(3)科举制创立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三反映的科举制的影响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前后近百年间,英美两国是通过哪些法律文献建立起近代民主制度的?       

(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一条分界线”的?

2019-07-09更新 | 8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近代报载:“辛亥革命是无数头颅所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 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所有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减少,有些完全消灭了。在南京开创了一 种新时代的风气。”

材料二孙中山说:“建设者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 力,共谋农业之发展。”“我中华之弱,由于民贫,余观列强致富之源,在于实业,今共和初成,兴实 业实为救贫之药剂,为当今莫要(最重要)之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后,民众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弘扬孙中山先生的民生思想? (回答1点即可)
2018-09-05更新 | 1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