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 题号:58174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材料二: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经济社会关系的组合和各阶层利益的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抵抗……商鞅坚持公开颁行的法令,对违反新法的,坚决依法给予处罚……将新法进行到底,取得了重大胜利。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
(2)某班举行了“儒家、道家、法家学派代表谏秦王”的历史剧表演。你认为商鞅会支持哪一学派?这一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商鞅变法遭到旧贵族的反对,最主要是因为他在变法中推行什么措施?
(4)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那么他变法的目的达到了没有?请说明理由。
【知识点】 商鞅变法解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今年10月31日闭幕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特定的目的而制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创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就“中国古代制度”进行了探究,请帮忙完成以下探究问题:
(1)请将下列示意图中①②两处信息补充完整。

(2)下面《周初诸侯国分布示意图》体现西周哪一制度?这制度有何作用

(3)根据所学知识,秦孝公在位期间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实行什么制度?
2021-03-17更新 | 1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从战国时期的秦国到大秦帝国,在变革、创新中一路走来经历了兴衰与荣辱,留给后人警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而赋税平……居五年,秦人富强。

——摘自司马迁《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材料二 秦朝在中央设置佐皇帝处理政务的左右丞相、主管军事的太尉以及掌管重要文件、监督百官和司法审判的御史大夫。他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从而保证决断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摘自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一夫作难而七隳(hui,毁坏),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就是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

——摘自贾谊《过秦论上篇》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变法中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措施,结合所学指出该变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朝在中央主要设置的官职。并指出秦朝设置这些官职的最终目的。
(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从秦的发展演变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2023-11-13更新 | 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中国发展举世瞩目证明: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能推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工具)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管仲(公元前723—前645年),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华夏第一相”。


(2)材料二中“华夏第一相”辅佐了哪位诸侯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材料三   政治方面: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济方面: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摘编自人教社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


(3)横线上,请你写出商鞅变法中确立封建经济制度的关键措施。

材料四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的哪项措施激励着人们“勇于公战”?这次变法对秦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五   


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姓改为汉姓
拓跋丘穆棱
拔拔长孙步六孤
达溪独孤
乙旃叔孙勿忸于

(5)依据材料五,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目的是什么?
(6)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改革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020-09-08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