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23 题号:585830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5年9月, 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举起了两面大旗。1916年9月《青年杂志》政名为《新青年》,此后随着发行量的增加,其中在青年中的影响愈来愈大,逐渐成为一个历史意义的文化思想运动的主要宣传阵地.__ 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抨击封建制度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青年中和当时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反响,李大钊分两期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请按顺序写出①②③④处的适当内容。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事件性质是什么?为什么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1】2019年即将迎来五四运动100周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国近代民族危亡之际,青年以救亡图存为己任,走在时代的前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皇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却轰动京、沪。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后来为宣传他们的变法主张,在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是什么?

材料二: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陈独秀寄希望于活泼之青年,呼唤青年“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任”。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为唤醒中国青年,陈独秀等人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了哪一革新运动?该运动标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材料三:图片再现了1919年五四运动那段青春热血的历史。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发展史上有何地位?

材料四:1935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妾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北平的学生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学生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五:2018年5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激励莘莘学子“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5)结合中国近代青年的奋斗历程和材料五,谈谈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哪些中国精神?
2019-04-05更新 | 5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2】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近代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逐渐进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整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材料三   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力量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摘编自樊得智《近代不同政治力量拯救民族危亡的艰难探索》

(1)请将材料一中A、B两处内容补充完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救亡图存道路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场战役爆发的时代背景,并说明这两场战役的共同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近代救亡图存斗争的认识。
今日更新 | 2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3】纵观近代历史,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社会各阶级都进行了探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部分官员认识到“船坚炮利”的巨大作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富国强兵。……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摘自中华书局版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康有为)到过香港、上海,看到那里的繁荣,很受刺激,认为还是西方的制度好……,深感“要救中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一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清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1)材料一所说的自救运动具体是指什么运动?
(2)材料三中的“两先生”分别指什么?
(3)三则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19-12-17更新 | 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