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5 题号:6011957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在国门洞开和急剧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开始了一场深刻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

——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三   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自强运动指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指出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中“革命”的领导者是谁?结合材料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功绩。
(3)材料三中北大的三个兔子发起了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基础。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4)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归纳一个主题,并说说你的感悟。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自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国人逐步认识到,救亡图存是我国人民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但是如何才能救亡图存,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看法,也进行了不同的实践。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的 A 派,首先意识到了中国在军事和经济技术层面的落后,于是以“ B ”、“求富”为口号,掀起了一场自救运动;而 C D 为代表的一批改良派知识分子,却主张从政治层面进行维新变法,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民国成立后,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一批激进的知识分子又从思想文化层面发起了一场 E 运动。他们以《民报》为主要阵地,高举着民主和自由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反动逆流发起了猛烈进攻,特别是1917年以后,陈独秀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预示着中国革命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1)请将上述材料中的字母处所代表的内容填写在下面。
A:                  B:                  C:                    D:                    E:
(2)上述文段中的叙述出现了三处错误,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错在                    ,应改为                    
②错在                    ,应改为                    
③错在                    ,应改为                    
(3)在政治层面上,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政治改良运动以外,资产阶级还领导了一次救亡图存的革命运动。请写出这场革命运动的基本信息(包括运动名称、爆发时间、主要领导人、革命的指导思想),并对这场革命的结果做简要评价。
(4)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从技术层面到政治层面,再到思想文化层面探索救亡图存的活动历程,具有怎样的特点?这些探索对我们有何启示?
2017-04-02更新 | 7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1)材料一中“粤匪扰乱”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曾姓时髦郎中”所开“洋务清火汤”的主药是什么?

材料二 李鸿章明确提出铁路乃自强根本,是修筑铁路的积极主张者。19世纪70年代,他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说:“我曾拜谒过恭亲王(奕䜣),向他说明修筑铁路的好处,他也深以为然,但却说没有人敢牵头主持修路事宜。我又恳请他向两宫皇太后(慈安、慈禧)禀明,他说她们受到的压力很大,也不能决定是否该支持修筑铁路,自此就再也没有下文了。”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据材料二概括材料所反映的时代特点。

材料三 作为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尝试,洋务运动深刻动摇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这也意味着长期适用于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努力适应刚刚起步不久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的要求。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汉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摘编自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


(3)据材料三,分析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材料四 鸦片战争以后,面对以近代军舰和枪炮武装起来的敌手,清廷却仍以弓马考选武将;只会背诵四书五经、写八股时文的迂呆,却要担负安邦治国的重任。学用脱节的悖谬,已经暴露得十分明显。

——袁伟时《破解洋务运动的遗恨》


(4)材料四中作者将洋务运动失败原因归结为哪一制度的缺陷?针对这一状况,晚清政府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采取了什么措施?
2020-12-03更新 | 6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争的惨败让清政府中的有识人士意识到若要重振国威,必须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从1861年开始,一些地方大员,比如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推动了洋务运动开展。洋务运动前期主要发展军用工业,后期主要发展民用工业。……为了培养适应新式军事和民用企业的专门人才,在向欧美派去留学生的同时,还设立了各种新式学堂。

——摘编自李小庆《“洋务运动”伪命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洋务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它在中国近代史进程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材料二   “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


(2)材料二中,梁启超是哪一派别的代表?他认为中国应该作出怎样的改变?在戊戌变法的内容中,哪一措施体现了梁启超关于“开学校”“变科举”的要求和主张?
(3)归纳以上两则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起到的共同作用。
2023-10-24更新 | 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