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 辽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9 题号:6051834
识图题
(1)填写出辽、北宋、西夏的相应位置:
A.  B.  C.  
(2)填写建立辽、西夏民族的名称:
  ;西夏:  
(3)仔细观察上图,你能看出这一时期政治特点吗?
(4)AB两国之间连年发动战争,后来两国签订了什么条约?有人说,这是一个屈辱的条约。也有人说,它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你是如何看待这个条约的?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辽、西夏、金在建立之初,仿效中原,实行汉制。政治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政治机构;经济上,农业、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进入封建时代或处在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文化上,普遍创立了文字。中原汉族政权的军事力量相对衰弱,这使汉族政权在处理同少数民族的关系时只能依靠岁币等方式。民族融合呈现新的高潮。这一时期的各少数民族,在建立政权之初都主动利用汉族的政治制度,接受中原封建文化,加快了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北宋时期,虽然民族间多年争战,但它使各族人民在战争中加强了联系,并且战争一结束就加快了民族融合的速度。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南宋偏安江南,则使大批少数民族人民进入中原,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至元朝统一中国,蒙古族入主中原,更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形成了民族融合的新高潮。

(1)材料中所说的“中原汉族政权”最早是指哪一个政权?说说最早的这个“中原汉族政权”给哪些政权送了岁币。

(2)这一时期有哪些少数民族建立了政权?

(3)北宋在这个时期最著名的战争是哪次?你是怎样认识这次战争后的议和的?

(4)哪一次战争的胜利使得南宋统治者能够“偏安江南”?“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019-05-12更新 | 3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与此同时,周边先后建立了少数民族政权,与宋朝并立。

材料一:宋与周边少教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最终与辽、西夏、金分别议和。

材料二:北宋与辽、西复时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当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并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榷场的贸易量极大。


(1)请完成下列表格(在下表中的A、B、C、D处填上正确答案)
政权建立者民族都城
A契丹族上京临潢府
B元昊C兴庆府
阿骨打D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宋真宗时期北宋与辽签订的和约,宋与少数民族政权订立的和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影响?
2021-08-03更新 | 1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提示,结合所学探究问题。

【民族交融成盛世】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友好历史悠长,各民族在不断交融中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唐朝的民族友好交往与交融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成就了盛唐气象。


(1)举出两例唐朝时民族友好交往与交融的史实。

【互动交往促发展】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与此同时,周边民族先后建立了辽、西夏、金等政权。两宋时期,各民族之间在更大范围内互动交往,社会经济蓬勃发展。


(2)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显著特征?简练概括。

【元清有效辖西藏】元朝廷在西藏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清朝乾隆帝70寿辰时,六世班禅率随从不远万里到承德避暑山庄朝贺。乾隆帝特在山庄北面,仿照班禅在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修建须弥福寿庙,供他居住。


(3)举出除材料所述史实外,元,清两朝有效管理西藏的各一例措施,这对于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共同影响?

【民族团结我行动】2015年9月30日,习近平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强调: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4)受习主席讲话启示,你认为中学生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应该怎样身体力行?
2020-08-25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