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 明清经济 > 资本主义萌芽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1 题号:605960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醒世恒言》中记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油漆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成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身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
材料二 《清代全史》中记述:杭州人张翰的祖先在成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下一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材料三     清朝乾隆时“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明清时期什么社会经济现象?
(2)材料一、二中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
(3)材料三说明当时还存在什么现象?为什么?
【知识点】 资本主义萌芽解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代耕地面积
顺治十八年(1661年)5493576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6078430
雍正二年(1724年)6837914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7414495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61一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材料二:19世纪上半叶,直隶宁津(今山东宁津)大柳镇统泰升杂货店兼营的轧花工场,雇佣工人一百多人。江宁(今南京)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广州府佛山镇有经营棉布纺织业的工场250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每一工场平均有20人。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手工工场的特点。

材料三:



(3)材料三为《前门街市图》,它反映的是哪一行业的繁荣?这一时期该行业形成的两大商帮分别是什么?
(4)上述材料和问题共同佐证了清朝哪一领域的发展?
2022-07-07更新 | 5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随着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汉唐盛世,经济繁荣,国威远播;宋代经济继续发展,文化灿烂;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特点。根据所学知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唐太宗统治时期)“天下大稔(庄稼成熟,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

——《资治通鉴》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杜甫《忆昔》


(1)请分别写出上述三则材料所描述的盛世名称。
(2)汉唐盛世,一个共同的原因是两个王朝初期的统治者都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分别吸取的是哪一王朝灭亡的教训?

材料四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陆游集》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
数的比例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
数的比例
西汉2 470 68519.8%9 985 78580.2%
唐朝3 920 41543.2%5 148 52956.8%
北宋11 224 76062.9%6 624 29637.1%
(3)材料四中的史料和图表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什么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从何时开始?何时最终完成?

材料五 下图“施复夫妇经营丝织业的机房”



(4)上图反映的情况在我国历史上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施复夫妇和被雇人之间是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
2018-01-12更新 | 10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富民”阶层;是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在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传统社会,他们主要以农业为致富的途径,但也包括以工商等其他途径致富者。宋人苏辙说:“惟州县之间,随其大小,皆有富民。”南宋叶适对富民的重要性作了最全面的阐述。他指出:“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宋代以来,国家不断推行改革。历代改革均涉及社会和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但一般来说,均平赋役和整顿吏治始终是国家改革的两个重点。而这两者又均与“富民”阶层紧密相关。“宋王朝对农民的统治是通过户等制而实现”,而乡村组织一级头目基本都是由户等靠前的富民群体来担任。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璟《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   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商集贸性质市镇的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朝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摘编自朱汉国等《历史学习精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富民”阶层崛起的原因并从国家发展与治理的角度分析“富民”阶层产生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市镇的特点。并从经济、思想方面等简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的影响。
2024-06-09更新 | 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