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1 题号:6119793
某班九年级(1)班学生就“大国的外交和对历史的态度”整理出以下材料:

材料一:日本媒体曾引用一个外交人士的话:外交没有对错,只有强弱。

材料二:美国各个不同的政府都有不同的对外政策,但是称霸全球的霸权主义政策一直是主线,其核心是美国的国家利益。

材料三: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2014年习总书记在德国的演讲

材料四:德国前总理勃兰特有一句名言:“谁忘记历史,谁就在灵魂上有病。”1998年11月,德国前总统赫尔佐克在纪念犹太人惨遭纳粹屠杀和迫害的大会上指出:“50多年前,对犹太人的屠杀是德国历史上最恶劣、最无耻的事件,国家本身成了有组织犯罪的凶手。”


结合以上材料,请你参与对以下主题的探究:
【侵略与被侵略】
(1)在近代历史上,以上四国中,哪些国家曾经遭受到殖民入侵?哪些国家是曾经的侵略者?
【科技的力量】
(2)这些侵略者的崛起与哪些科技革命有关?
【感悟历史】
(3)结合以上材料请你对外交、科技、历史三个主题谈谈自己的感悟和认识
外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科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认为)“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 皆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材料三: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 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材料四:从1915年开始,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 革命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1)材料一中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战争结束后中英双方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请列举其中一点内容并说说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哪一运动促使材料二列强认识到中国民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皆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 统治”?请用运动中一则斗争史实加以说明。
(4)材料三中的“革命”是指哪一重大事件?“革命成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5)材料四中“中国的文艺复兴”指哪次思想革命?列举一位代表人物。
(6)以上四则材料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
2020-12-17更新 | 2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中国近代史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华战争,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部探索史、抗争史。请按要求完成相关问题。
【列强侵略——屈辱篇】

(1)根据上面年代尺,请分别说出A、B、C、D四处发生的侵略战争。
(2)写出C处中国战败后被迫签订的条约名称及条约中反映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方式发生变化的内容。
【挽救危机——探案篇】

(3)列举图1、图4人物在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主要事迹。
(4)比较图2、图3两位人物在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国道路中思想主张的异同点。
2021-11-26更新 | 78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在此以前,中国是东方的庞然巨物,亚洲最大一个封建制度的堡垒。但是,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一壁。从此,中国同周围国家的传统关系日渐改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这场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1894年11月,正是平壤战败和黄海海战失败后,孙中山等在夏威夷发起成立兴中会,提出了推翻清朝的主张,第一次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号召。康有为领导的戊戌维新也从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开始。维新思想家严复在天津的报纸上第一次提出了“救亡”的口号。

——摘自张海鹏《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


(2)材料二中的“黄海海战失败”反映了列强侵略中国的哪场战争?

材料三   1900年,西方列强悍然发动了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1901年初,掌握清政府实权的慈禧太后借光绪帝之名下诏,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3)材料三中“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是指哪一场战争?慈禧太后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上述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3-09-23更新 | 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