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 辽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5 题号:613744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军打退辽军以后,双方相持,势均力敌。辽没有取胜的希望,建议议和。宋真宗贪图苟安,答应每年送给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
       材料二   宋真宗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1)根据材料一,请你说说宋辽之间的战争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结果。
(2)材料二中辽朝“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
(3)你是怎样看待这一历史事件的? (从北宋、辽及中华民族发展史三个角度思考)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识读下面的图片:

请回答:
(1)图中A政权是谁建立的?此人是通过什么方式登上皇帝宝 座的?
(2)11世纪前期,少数民族首领元昊建立的政权在图中A、B、 C、D中的哪一处?此人是如何学习中原文化的?
(3)图中A政权和图中B政权达成的和议称作什么?图中A政权与图中C政权达成和议的内容有哪些?
(4)请用一句话说说图中A政权和图中B、C两个政权的关系?
2021-09-10更新 | 7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我国历代政府均重视中外交往和对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管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阎立本《步辇图》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步辇图》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并回答这一事件的影响。

材料二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

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2)文字材料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盟约?图中将领抗击的是哪一少数民族政权?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政治上有何特点?

材料三   600多年前,明朝皇帝派出一支大型商船队,探索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贸易。这些远征……更重要的是,它们给到访过的那些国家留下了持久的影响。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谁带领这支船队?这支船队最远到达哪里?这一壮举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四

自大的朝廷1757年,乾隆正式下令“将来止许在广东收油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并中明“嗣后口草定于广东”。谕旨中的规定禁断了广东之外的一切中西贸易。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4)图片材料是清政府对哪一地区的管辖措施?文字反映了“自大的朝廷”执行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五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5)由图片及诗句写出图中人物的名字及抗击侵略的主要史实?
(6)根据以上材料,说说你的感受?
2022-07-08更新 | 1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交往历史悠久,方式多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许多少数民族自愿要求内附。少数民族首领把能与唐室通婚视为荣耀,影响最为深远的当推“唐蕃和亲”。

——摘编自许敏《民族和谐的典范——论贞观时期的民族融合》

材料二:


契丹文字

契丹原本没有文字,耶律阿保机任用汉人创造契丹文。“至阿保机,稍并服旁诸小国,而多用汉人,汉人教之以隶书之半增损之,作文字数千,以代刻木之约。”据考古资料可知,契丹文字的字形采用汉字行书、楷书的偏旁拼凑而成,但其结构、文法以及读法完全不同于汉语。

材料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材料四:元朝的民族融合……它不是强制同化的结果,而是在长期交往和共同生活中自然浸泄而成的。……各族人士能过婚姻,诗文酬答、宴会雅集等交流,深化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文化面貌和生活习惯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陈彩云《元朝强化了中华民族一体格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被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族首领尊奉为什么?唐太宗时期的“唐蕃和亲”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图一属于哪一史料类型?归纳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发展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诗词体现的民族交往方式及历史事件。
(4)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元朝时期形成了哪一新的民族?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民族融合的过程和影响。
2023-06-16更新 | 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