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 明朝经营边疆和对外关系 > 戚继光抗倭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3 题号:6257472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永乐三年(1405 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有何历史影响?

材料二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自有戚爷会抵挡。

(2)材料二中的“戚爷”指的是谁?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3)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本质区别?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期间,西洋各国纷纷遣使来中国。1423年,仅南京一次就接待了16国使臣1200多人……郑和下西洋后,我国有更多的人去南洋做工和经商,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对开发南洋作出了贡献。

材料二   台州市椒江区戚继光纪念馆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戚继光祠所在地,1996年被台州市委、台州市政府命名为第一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在浙江台州建立戚继光纪念馆的原因。
(3)同是明朝的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有着怎样的本质区别?
2023-07-21更新 | 2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下面是某中学七年级的同学搜集到的一些图片和文字材料,请你参与进来完成相关的探究活动。

材料一


   
     图一 明代抗倭舰队                                                                      图二 明代下西洋舰队

材料二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材料三   “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

材料四   “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


(1)请分别说出图一和图二率领这两支舰队的人物及其相关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三、四共同反映出清朝统治者推行怎样的政策?产生这种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结合明清时期不同的对外政策,说一说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2023-07-24更新 | 2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16年4月24日,“华光礁1号沉船特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展,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华光礁1号”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沙群岛的远海地区发现的第一艘古船。据考证,“华光礁1号”当时是从福建泉州港出发,船货均为南宋外销瓷器,最终在西沙群岛沉没。这意味着,沉船行驶在向西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前往东南亚甚至更远的地方。专家认为,“华光礁1号”古沉船遗址及出土文物,记载着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标志着中国人开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先河,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   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中外之间既有友好交往的一面,也有武力冲突的一面。

材料四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韦尔斯《世界史纲》(英国)


(1)材料一中数字所表示的国家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①和③分别是哪两个国家?并列举这两个国家与唐朝友好交往的史实各一例。
(2)根据材料二写出这艘“商船”原定的航行路线。当时这艘船使用的先进导航工具应该是什么?当时政府在港口设立的外贸管理部门是什么?
(3)试举一典型事例说明材料三中“中外之间友好交往的一面”;再举一例说明“武力冲突的一面”。
(4)材料四中的“帝国”当时采用什么政策最终出现这样的危机?这个政策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2020-08-01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