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96 题号:630666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至于始皇,逐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上》

(1)材料中“商君”是指谁?此次改革主要内容有哪些?

(2)结合材料和所学,回答此次改革产生什么深远影响?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此次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知识点】 商鞅变法解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1】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1)材料一中的内容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史实?在管仲的帮助下,桓公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材料二 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成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 “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的原因?

材料三 (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在各国的变法中,变法最彻底、收效最大的是哪一诸侯国的哪场变法?

材料四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伯(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上》


(4)材料四中“急耕战之赏”指的是变法内容中经济和军事上的什么措施?《汉书》认为这一变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可以照抄原文)
2020-12-18更新 | 82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2】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使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经使用牛来耕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见下表

经济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2)材料二是战国时期一次变法的主要内容,主持这次变法的人是谁?变法中哪项内容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有利于发展生产、提高国力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材料三认为“道”是宇宙万能的本原,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其对应面,对应的双方互相依存,又互相转化。提出这一观点的人物是谁?他在政治上的主张是什么?

材料四:“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


(4)孔子创立了哪一学派?材料四表达了孔子的政治思想有哪些?
2023-12-17更新 | 1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

材料二   ……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战国时期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商君治秦”是指历史上哪一重大改革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改革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君治秦”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将材料三中“____”处补充完整。 “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这种学术局面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024-01-02更新 | 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