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及外交事业的发展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5 题号:6695948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我国建交的国家

1949年(10个)1950 年 (9个)1951年(1个)1952年(0个)1953年(0个)1954年(1个)1955年(3个)1956年(3个)
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
朝鲜
波兰
蒙古国
民主德国
阿尔巴尼亚
越南
印度
印度尼西亚
瑞典
丹麦
缅甸
瑞士
列支敦士登
芬兰
巴基斯坦挪威南斯拉夫
阿富汗
尼泊尔
叙利亚
也门
埃及

(1)依据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第一个建交高峰出现在什么时候,这一时期与新中国建交的主要是哪一类型的国家?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
(2)新中国首先是针对哪一个国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为什么是在1953年底提出了这一原则?
(3)举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重要国际会议上付诸实践、发扬光大的两例史实,并说出该原则对中美关系发生重大转折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弱国无外交。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外交开始不断的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国家逐个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面临着怎样的外交环境。面对这种形势,我国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材料二:1971年,美国通讯社说,“这是美国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遭到的最惨重的失败”“美国政府人士感到吃惊”“感到悲伤”。对此,美国政府极为恼火,却又无可奈何。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美国“最惨重的失败”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三: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向世界的关键性第一步。……中国实现对外开放与现化战略需要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如果说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只是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动力之一;到了(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则成了发展中美关的最主要动力。

——《当代世界: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中美关系》


(3)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事件是什么?

材料四:历史表明,每当两国对涉及对方核心和重大利益的问题处理得比较好,中美关系就比较顺畅和稳定。反之则会麻烦不断。我们希望美方始终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精神,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以实际行动反对“台独”,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2012年2月15日习近平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午宴上的演讲


(4)根据材料四,指出在中美关系上,中方的核心和重大利益问题是什么。
(5)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6)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使中美关系顺畅稳定发展?
2021-07-10更新 | 2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共和国建立后,作为外交家,他呕心沥血、审时度势,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开创了共和国外交的崭新局面,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注重发展与主要大国和组织的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摘编自部编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材料三2019年4月26日,在北京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题为《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俄罗斯总统普京、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等也在开幕式上致辞。他们高度评价中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赞赏“中国方案”,表示愿继续积极支持和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人民日报》新闻报道(记者朱竞若等,2019年4月26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的图文,说出这位外交家名字。据图一,说说他的这次外交活动最为重要的成就是什么?有什么重要影响?
(2)据材料一的图二判断,这次会议上他提出了什么方针?有何意义?
(3)据材料一的图三判断,他在上海机场迎接的是哪位领导人?这次外交活动对两国关系有何重要性?
(4)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最突出特点。
(5)根据材料二、三,你认为“中国方案”应包括哪些重要的外交政策或主张?
2021-09-24更新 | 4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国家实力、影响力与对外关系的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为加强中苏两国的友谊,进一步发展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于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政府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

——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1955年,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在会议上,周恩来认真聆听了各国代表发言后,面对一些国家对共产主义的攻击,面临西方国家的挑拨,周恩来随机应变,临时将原定的发言稿改作书面材料发参会各国。随后,他从容地走上讲坛进行了一个补充发言:“……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次发言得到了多数与会国代表的赞同。

——摘编自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

材料三   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上的竞争者,而中苏分裂的加剧则提供了利用来加强美国优势的机会。在国内,反越战运动如火如荼,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联邦政府承认美国不再是“世界警察”,而想从亚洲撤离。这些情形创造了有利于改善与北京关系的气氛。

——《中国的奋斗·中国近代史》(徐中约)

材料四   目前中美竞合关系已发生质的变化,中美战略博弈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中美是否会陷入“新冷战”,抑或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成为各界谈论的热点话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美两国应当……逐步构建面向未来的新型大国关系。

——王毅国务委员在“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新中国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恩来的发言为什么得到多数与会国代表的赞同?你从周恩来总理身上看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
(3)根据材料三回答,哪些情形创造了有利于改善美国与北京关系的气氛?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美两国应该如何建立面向未来的新型大国关系?
2023-01-03更新 | 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