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大一统的汉朝 > 东汉衰败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2 题号:7486563

小张在学完某诗内容后,创作了两首小短诗。请你根据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短诗一:刘秀建东汉,数措并举稳局面;努力有回报,社会安定现治世。


(1)刘秀建立东汉后,采取了哪些措施“稳局面”!他统治后期出现哪一“治世”局面?

短诗二:东汉后期多黑暗,君权旁落局面乱;反抗情绪民间蔓,振臂起史天下应。


(2)东汉后期哪一现象造成“君权旁落局面乱”?短诗二中的“起义”是指什么?这次“起义”有何影响?
【知识点】 东汉衰败 光武中兴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一:刘秀勤于正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教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成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

材料二:外戚、宦官的权力起伏消长,成为东汉后期政治的一大特点。皇帝年幼登基后,一般由皇太后主持朝政,太后依靠父兄辅政,久而久之形成了外戚专权。皇帝成年后,又利用身边的宦官争夺大权,又导致了宦官专权。

材料三:张角是一个伟大的组织者。他在平平常常的布道活动中,已经不动声色地把数十万徒众部署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有自己的首领,都归他指挥。三十六方的教众,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甲子”年有“大吉”到来,而最近的一个甲子年就是汉灵帝中平元年。

——江建忠《公元8年至公元220年的中国故事——漫漫中兴路》


(1)材料一中介绍了刘秀的哪些为政之策?
(2)材料二反映了东汉当时中央政权怎样的现象?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当时中央政权怎样的弊端和危害?
(3)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4)材料三与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次起义有关?这次起义是通过哪一宗教发动的?
2023-09-22更新 | 12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帝王篇】

图一                       图二
(1)两幅图片中的人物分别是新朝和东汉政权的建立者,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并说出他们建立新朝和东汉的具体时间。
(2)图一中的皇帝施政的结局如何?图二中的皇帝施政的措施有哪些?结局如何?
【专权篇】
(3)下图的图示显示了东汉中期以后一种怎样的政治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种现象给东汉政府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反抗篇】

材料三“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材料四“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

——《后汉书·皇甫嵩传》


(4)材料三的情景出现在东汉末年,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民间一种怎样的情绪?
(5)材料四描写的是东汉末年哪一次农民起义的情景?请写出这次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领导人、结果和影响。
2017-09-15更新 | 13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列出了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



(1)算一算:这些东汉皇帝即位时的年龄平均是多少岁?他们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岁?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后汉书·皇甫荡传》记载,黄中起义爆发后,起义军“滞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都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意动”。


(2)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
2021-03-08更新 | 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