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3 题号:7638484

社会的进步源于各种力量的推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

材料二:近代日本不仅没有沦为西方工业化“中心”的边缘或者半边缘,反而跻身当时世界强国之列,因而被认为是一个“稀有的例外”。

——马克矗《世界文明史》

(2)简述近代日本“没有沦为西方工业化‘中心’边缘或者半边缘”的原因。

材料三: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1915年)受到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请运用史实谈谈对材料三中“中国的文艺复兴”的理解。

(4)综合上述材料,请归纳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至少一点)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19世纪中期,中国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迫使中国顺应潮流,实现社会转型。

材料一   1895年,北京1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二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陈代谢》(《时报》1912222日)

材料三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材料一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运动?该运动的高潮是什么?这场运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谁被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个临时大总统?他领导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场革命摧毁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这场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谁窃取?
(3)据材料三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什么原则?
(4)材料四陈独秀等人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为此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该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什么?新文化运动还有哪些代表人物,请你再举一人。
2022-10-23更新 | 7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瓜分中国             图B                    公车上书(插图)

材料二

“中国国民不拜天,又不拜孔子,留此膝何为?”

——康有为《请伤全国祀孔仍行跪拜礼》

图C

《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和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图D
(1)材料一中的“内忧外患”具体指的是什么?图A漫画反映了哪一时期中国的社会现状?图B所示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图C中康有为和图D中新文化运动对孔子及儒家传统道德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
2024-01-17更新 | 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在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但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兴西学”、“兴民权”、“开民智”口号和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戊戌新政已有较系统的近代思想理论作指导,即从西方引进的进化论。戊戌新政的主导力量是维新派,他们的社会基础是当时的新兴社会力量—资产阶级。戊戌新政的内容更为广泛,也更深入,不仅已涉及洋务新政所没有的政治领域的改革,即使是延续洋务新政中的经济、文化教育领域的改革,也更有广度和深度。

——《历史教学))2005年第2期《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材料三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其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把这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改编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

——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问题:
(1)分别概述材料一、材料三中的救国方案的核心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戊戌变法在哪些方面超越了洋务运动(至少两点)?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适倡导青年学习哪些“西洋近代文明”?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中国探索近代化经历的特点?说明近代化探索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0-12-11更新 | 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