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甲午中日战争 > 马关条约、瓜分狂潮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 题号:7687781
近代以来强大起来的日本不断对外发动战争。近段时间,以安倍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围绕着“钓鱼岛问题”制造各种事端、开展日美联合夺岛军演、参拜靖国神社等系列活动,引起中国人民对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的极大关注。依据所学日本历史,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于前开各口驻扎。


(1)材料一出自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给当时的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材料二   

中国士兵守卫卢沟桥 《黄河大合唱》谱曲 彭德怀在百团大战 前线八路军与民兵配合拆毁正太铁路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史上中国军民在哪一战争中的英勇表现?这场战争结果如何?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军民取得这一战果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为每年的12月13日。2014年12月13日,南京在首个国家公祭日鸣响警报钟。上午10时,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3)为什么要设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请谈谈你的看法。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严复)一方面介绍、一方面“创造”而成的《天演论》……将“物竟天择”连者优胜劣败”等理论与甲午战败以后的国家命运联亲起来。该书一面世,便一纸风行。正是因为它使我们这个民族看到丁自己真实的生活条件和境地,激励了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团结保群、维新变法。

﹣﹣张汝伦《现代中国思想研究》

材料二: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文化的破产与俄国革命的成功,……当时许许多多新青年们毫不迟疑地主张建造一个“新社会”才是“彻底”解决所有问题的办法。…这些新文化运动所争论的盘根错节的问题,皆可以用一个更犀利有效的武器来解决。

﹣﹣王泛森《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

材料三:在朝野合力推动下,新式教育高速发展,规模急剧扩大,其中学习一般西学知识的普通学堂发展最快,新式学堂取代学校、书院、学整,最终成为定局。普通学堂不在造就少数人才,而在造就多数国民。……本来为维护清朝统治而实行的教育变革,反而促其速亡。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下册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哪一条约加剧了甲午战败后“国家命运”的危机?据材料一,严复的译作《天演论》为何能激励国人?写出一位领导“国人”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

(2)据材料二,概括新青年们主张建造一个“新社会”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推断“更犀利有效的武器指什么思想?它是哪一阶级的思想武器?在中国传播这一思想的先驱是谁?

(3)材料三中的“新式学堂”出现在什么时期?哪一举措标志着“新式学堂取代学校、书院、学塾”成为“定局”?材料认为统治者进行教育变革的目的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思想变革与教育发展的关系。

2019-05-05更新 | 8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庄严华贵之区,且曾为高贵朝觐之殿,经此吞灭一切的火焰,都化为云烟了。一百码外就可以感觉到那种炎热,扑通的响,震心骇目,屋顶倒塌下来了。……这所算做世界最宏伟美丽的宫殿,绝不存留下一点痕迹。

——欧阳采薇译《西书中关于焚毁圆明园纪事》

材料三: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马关条约》

材料四: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1900年列强再次侵入北京。各国军队在北京城划区驻扎,要求所驻区域的所有中国人家必须悬挂占领国国旗。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


(1)上述四段材料分别反映了哪几次侵华战争?
(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
(3)材料三反映了日本取得什么侵略权益?
(4)材料四中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巨大国耻是什么?
(5)分析《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说明中国民族危机是如何不断加深的。
2022-05-06更新 | 4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铭记近代中国血泪,勿忘列强侵略国耻。

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essionstreet,即“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201157日至15日,圆明园国宝全国巡展在柳州展出,柳州市民目睹了圆明园12生肖兽首铜像中的四件(见下图)。


材料三:今日幸颐园,明日幸南海,何时再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交趾,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四万里封圻日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林白水《警钟日报》1904

材料四:辛亥革命后,列强扶持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袁世凯死后,皖系段祺瑞、奉系张作霖以日本为靠山,直系冯国璋则受到美国的支持,桂系、滇系等军阀背后也都有列强的影子。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连年混战。

——摘自百度百科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哪次战争?英国人能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
(2)材料二中这四件饱经沧桑的国宝是在哪一事件中被迫离开故土的?劫掠者是谁?
(3)材料二中“六十割台湾”指的哪一条约的什么历史事件?这一条约中体现列强对华侵略方式变化的是哪一条款?
(4)据材料四,概括列强控制中国的策略。上述策略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2021-11-17更新 | 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