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向社会主义过渡 >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 题号:7830670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他们在新中国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一五计划”期间,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是谁?毛泽东主席曾肯定这一时期建设成就“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是指什么?
(2)请你举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工业、科技领域的模范人物各一人。
(3)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月”是指的每年几月?请你概括雷锋精神的内涵。
(4)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人民更是创造了世界经济的奇迹,为了促进东部与西部、中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和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从1999年开始,我国实施了哪三大战略?2015年,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几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曾经是一个在帝国主义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国家,经济是很落后的。在解放前,我国生铁在历史上的最高年产量不过180万吨,钢不过90多万吨,并且没有制造主要生产工具的机器制造工业,1952年恢复阶段终结的时候,虽然生铁和钢的产量都超过了解放前的数字,但生铁还只有190万吨,钢只有135万吨。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材料二:如下表所示。

年份
1952年1.64亿吨130.4亿吨135亿吨0.65亿吨
1957年1.95亿吨164亿吨535亿吨1.3亿吨
(2)根据材料二,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出示材料,见下图。



(3)上述图一中,《人民日报》的该则新闻报道情况是否真实?导致图二中经济数据变化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四:见下图



(4)假如你是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的主持人,请为材料四中的英杰楷模颁奖。你会把“最佳公仆奖”“最佳创业奖”“最佳服务奖”分别颁发给谁?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5)从上述我国经济的曲折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出哪些教训?
2022-06-17更新 | 4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最严重的问题还有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从计划制定到计划实施,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再到每一个建设者,可以说是上下一条心,举全国之力,步调一致搞建设的。“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材料二   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计划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有1万多个……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的工业结构产生巨变,也使原有的工业布局发生明显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状况。

——摘编自陈争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三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经过多年的努力,委员会完成了宪法草案初稿,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历时3个月上亿民众参加的讨论、修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摘编自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93)》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的特点。说明“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过程的突出特点。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历史地位。
2024-04-07更新 | 7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一:建国初期,国际帝国主义势力在经济上对我国实行全面封锁,政治上进行孤立,军事上进行威胁,企图把新兴的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国民党仍在负隅顽抗,威胁人民政权。

材料二:1953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实现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三:“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四:“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量是由人的胆量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面临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我国当时在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在材料三和材料四的左倾错误思想影响下,全国掀起了哪两大建设运动?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2021-04-15更新 | 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