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唐朝的经济与社会风貌 > 盛世经济的繁荣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5 题号:7846212
为了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先进文化,公元728年,日本东部沿海某港口,18岁的虎仓大介正在忙着往海船上搬运物品,他将随遣唐使团出使大唐帝国。
【欣欣向荣的农村】

虎仓大介随使团一行沿大运河向北进发。一路上他们被路过地区的经济繁荣景象所吸引。


(1)虎仓大介看到一位农民使用如上图所示的独特工具,这种先进的生产工具是什么?
【繁华富丽的都市】

两个月后,虎仓大介随使团终于到达唐帝国的首都长安,长安城恢弘的气势让他们如在梦里。


(2)虎仓大介很喜欢中国的陶瓷器,他打算买一些带回去,如果请你向他推荐,你会推荐哪些种类的陶瓷器?请说出两种。
【多彩的文学艺术】
(3)虎仓大介想了解当时中国的文学,请你推荐一种文学形式以及一位代表人物。
(4)虎仓大介发现唐朝的绘画题材很广泛。其中有一位著名的画家擅长人物故事画,这位画家是谁?
【知识点】 盛世经济的繁荣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成就是劳动人民辛勤创造与智慧的结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A                                                    B                                   C

材料二   宋代巴渝地区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商品交换活跃程度明显增强。当时,从四川运往东京汴梁的物资多走水路,沿江转输贸易发达。地处嘉陵江和长江汇合之处的渝州,是一个重要的中继站,开始繁荣起来。四川中部、北部的物产经合州运往渝州集结,等到其他地方的物资汇集后再一道装船出川。

——蓝勇等《巴渝历史沿革》等

材料三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材料一中的三张图片可以与下面的哪一观点相互印证,请在横线上填入相应序号。
①拔(插)秧工具的发明_________
②耕地技术的发展_________
③灌溉技术的进步_________
(2)据材料二,归纳宋代巴渝地区商业发展的表现。
(3)据材料三,分析加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朝代。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我国经济建设献计献策。
2023-07-14更新 | 3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历史时期之一、它不仅“和同为一家”,还“迎进来,也走出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材料三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等。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等传回日本。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他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材料四   世界上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或地区有七十多个。丝绸之路上和平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中国文化那时就传播到了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国家,同时唐代的舞蹈、音乐、绘画、食品、服装、宗教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将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是在哪一事件后被打破的?
(2)农业工具的创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请说出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的名称和用途?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
(4)根据材料四、从范围、内容两个角度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2024-04-04更新 | 1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2017年3-5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

材料一公元800年左右,亚洲和中东的大部分地区被两个超级大国控制,分别是中国的唐朝和伊拉克的伊斯兰阿拔斯王朝。他们支配着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上的巨额贸易;依靠商人和骆驼组成的商队,香料和丝绸等奢侈品得以在丝路上流通。这类贸易活动并非刚刚出现,胡椒之类的香料贸易在东方与罗马之间已经存在了数百年。

同时,另一个复杂的贸易网络也兴盛起来,它依靠的不是陆地而是海洋。这一贸易网络以印度洋为中心,依靠季风和众多港口,将数千英里内的不同国家联系起来,并永久性地改变了非洲东海岸的宗教和语言。无论在陆路丝绸之路还是在印度洋,人口和货物的流通并无限制。宗教和思想也跨越了遥远的距离,公元700年左右,佛教传到亚洲新世界——日本、朝鲜和爪哇。

——《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解说词(节选)

(1)依据材料一,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

①香料、丝绸是东西方商路上的重要货物。

②公元800年以前,陆上丝绸之路已经存在。

③非洲东海岸是当时海上贸易网络的中心。

④丝绸之路的兴盛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⑤印刷术沿丝绸之路传播到欧洲。

材料二展览中的中国文物(部分)

编号:018西周康侯簋
公元前1100—前1000年
簋内所铸铭文记载,周武王的兄弟康侯参加了一场平定商人叛乱的战争,得到卫国(在今河南省)的封地。
编号:044唐三彩文官俑
约公元730年
部分官员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起初他们人数很少,但逐渐成了官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制度保证了官员对朝廷的忠诚度。
编号:067元青花瓷盘
公元1330—1350年
青花瓷始烧于元朝,作为外销瓷出口中东。用在青花瓷器上的蓝色钴料可能来自伊朗,中国人后来称之为“回回青”,意思是“穆斯林蓝”。

(2)如果你和一位外国同学参观展览,请你借助文物向他介绍相关的中国历史文化。

要求:从018和044两件文物中任选一件,不能照抄文物介绍。

2018-01-01更新 | 1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