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伟大的历史转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0 题号:7889915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共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正确决策】

材料一:中国党史专家正确评价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它是1949年以后这个历史时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1)请从历史性决策的角度来阐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重要的转折点”。
【实践探索】

材料二:“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结构图



(2)请根据提示完成上面结构图中ABC处的内容:A是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        B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C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材料三:邓小平曾明确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我国最早“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的地区是哪里?这样做有何作用?
【理论引领】

材料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核心人物理论名称
邓小平D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胡锦涛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E


(4)D、E处的理论名称分别是什么?这些理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何作用?
【深化推进】

材料五: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5)结合以上探究,说说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他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中共党史的80件大事》

材料二   我国某县1980—1982年粮食产量统计表。

年代1980年1981年1982年
粮食产量5.02亿公斤5.70亿公斤7.15亿公斤

材料三



(1)材料一中会议作出了哪些重大决策?
(2)材料二粮食生产情况的变化直接得益于我国农村改革的什么政策?改革起始于安徽的哪个地方?
(3)2001年,中国成为什么组织的成员,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4)材料三中A处是我国的“东方明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90多年前,_____在这里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984年成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它的_______开发区现已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2024-03-28更新 | 3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实行改革开放政策40多年来,我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我们实行改革开放,这是怎样搞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为制度来说,没有社会主义这个前提,改革开放就会走向资本主义,比如说两极分化。……所以,中国只能搞社会主义,不能搞两极分化。”

——邓小平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建立经济特区。这4个特区的总面积为526.26平方公里,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管理体制和以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为主,多种经济并存的综合企业、综合体制。

(1)根据材料一,从制度层面来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前提什么?哪一年这一前提在我国得以确立?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重要会议是什么?哪一思想解放运动为这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堪称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位于我国的哪一省份?21世纪初,我国加入了哪一国际经济组织,从而为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的途径?
(4)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2022-11-22更新 | 9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产物、新境界,必须结合其发生与发展的全过程以及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来深入理解。

材料一   中国式现代化奠基时期(1949—A年)

这一时期的总体特征是探索。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变革和道路摸索,为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探寻可行之路,为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可视之为现代化起飞前的准备时期。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A—2012年)

中国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社会面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改变,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巨大飞跃。

材料三   中国式现代化走向成熟时期(2012年至今)

2012年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迈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也随之进入一个新阶段,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马敏《历史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摘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A处的年份,并说明将这一年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基时期与中国式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的分界点的理由。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国式现代化奠基时期,我国通过哪一历史事件实现了“制度变革”?在这一时期,中国是怎样进行工业化建设的?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国式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我国农村采取怎样的改革方式逐渐“富起来”?这时期哪一次会议带来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举一例这一时期外交方面的建树。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中国式现代化走向成熟时期,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能够成功的原因。
2024-04-06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