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兴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 题号:7890705
请你参与“对外学习,借鉴国际”的研习活动。
【线索扼要】挽救中华危亡,中国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近代化,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1)填充表格,A处应是什么?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学习西方器物学习西方制度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A
【图示解读】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见图1)


图1


图2


(2)1929-1932年和1933-1937年美国股市走势不同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3)从美国股市的复苏,我们得到什么启迪?
【学法运用】
(4)写出图2中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方法不正确同学姓名?并说明理由。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见证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教育方针讲,它培养的不再是为求取功名走读书做官之路的封建士子,而是适应时代要求,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知识的近代人才。如福州船政学堂先后培养出628名航海、造船、蒸汽机制造方面的管理、驾驶及工程技术人员,为发展中国造船业和创建近代海军作出重大贡献。

——孙春芝《略论洋务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材料二   在戊戌变法前,社会舆论普遮认为,洋务运动的失败,其实就是当时中国教育的失误。因此,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希望以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培养新型的资产阶级人才,以达到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

——冯君《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

材料三   北大将当时中国思想最新、最开放的新型知识分子吸引进来,……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氛围与新文学前驱群体的形成,则更有利于新文学前驱在北大实践教育理想,推进思想解放。

——摘编自覃文珍《新教育与新文学的相互推进》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的教育方针。这一方针契合了洋务派怎样的治国理念?
(2)对比材料一、二,与洋务派的教育方针相比维新派有何新发展?材料二中,维新派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列举两位“新文学前驱”的代表人物。指出新型知识分子在北大教育实践的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中国教育发展见证了中国近代化怎样的历程?
2020-05-25更新 | 11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请结合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等洋务运动官员认为,中国的典章制度远远超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只有武器落后。因此,他们谋求富强之道,只是学习西方先进的制枪制炮技术,建立军事工业,建立近代化国防,而没有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和思想。而他们所谓“自强”“求富”的真实目的,只是维护日趋衰落的……。这是背离历史发展趋势的,注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最大的军事企业是什么?
(2)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哪一次战争战败
(3)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掀起了什么救国运动?

材料二     



(4)材料二图一中的两位人物为救亡图存发起了一场救国运动,该运动在社会上起了什么作用?
(5)材料二图二中的人物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他领导的革命运动有什么积极意义?
(6)材料二图三中杂志的创办标志近代中国哪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请写出这场运动高举的旗帜
2017-11-27更新 | 4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八年级(1)班的同学们针对近代史上的两场反封建运动进行了研究性学习。下面收集的资料和提出的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失败后,黑暗重新笼罩大地。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使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另一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新制度难以建立在陈旧的思想文化基础上,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由此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思想文化领域的运动。

——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材料二   李大钊发表《民彝与政治》,指出:“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生则自由死。”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

——胡适《〈科学与人生观〉序》

材料三   下列材料摘编自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率先起来的是青年学生。1919年5月4日,北京各校学生3000余人汇集天安门广场,高呼“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情绪极其激昂……

5月6日,《民国日报》总编辑邵力子到复旦大学,召开全校同学临时紧急会。……上海学生运动由此开始。上海中华工业协会发布通告,指出“……毋忘此国耻纪念日”。上海工人随即掀起罢工浪潮,商人也举行罢市。很快由上海掀起的“三罢”运动迅速扩展到全国,使帝国主义和军阀政府感到巨大威胁。

(1)根据材料一,概述新文化运动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大钊与胡适所倡导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提出该主张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解读五四运动中“三罢”斗争由哪些人参加?有什么特点?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两场运动的内在联系,并指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2023-08-12更新 | 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