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0 题号:8156479

政治制度的创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成长……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材料二: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它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

﹣﹣摘自《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问题一:阅读材料一,概括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不能照抄原文)。

问题二:材料二中,英国“全新的政体”指什么政体?这种政体确立的法律依据是什么?这种政体与工业革命的发生是什么关系?中国近代也尝试过实行这种政体。近代中国的 这种“尝试”,指的是什么?

问题三: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在先进思想指导下,美国建立了什么政体?美国何时制定宪法,将“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这些进步思想付诸实践的?这部宪法在世 界历史进程中有何价值?近代中国什么革命运动,试图模仿建立美国的这种制度?

问题四:综合对各国政治制度的研讨,从中哪些启示?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1】面对新冠疫情,2020年元月23日,武汉市按下了“暂停键”。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赴武汉视察时指出:“武汉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英雄的城市,共同感知它那曾经光辉灿烂的革命历史。

材料一   第二天,各兵营士兵不顾一切地基本按上一天发布的计划行动。革命力量雄厚的工程营首先发难,占领军械所。各军士兵纷起响应,两天内占领了武汉三镇,成立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湖北革命党人以他们的首创精神,揭开了口口口口的第一幕。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二   在遭受大革命失败的严重挫折后,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便是八七会议,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处于生死存亡关头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它使原来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看到了新的出路,燃起新的希望,重新增加了凝聚力,踏上新的征途,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有删改

材料三   1938年6月开始,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万人参战,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请根据材料一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口口口口”处是哪一重要的历史事件。它对中国思想领域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八七会议召开的重要意义。(不少于两点)
(3)根据材料三,请说出武汉会战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中国军民英勇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重要战役一例。
(4)通过对上述材料的研读,你能体会到怎样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
2020-07-26更新 | 24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近代先进中国人从不同途径探索振兴中华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者中国……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

材料二:

材料三:鲁迅写道:“总要改革才好。但改进最快的还是火与剑,孙中山奔波一世,而中国还是如此者,最大的原因还在他没有党军,因此不能不迁就有武力的别人。近几年似乎他们也觉悟了,开起军官学校来,惜已太晚。

周恩来: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他有功绩,也有缺点。

毛泽东:“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他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

民族主义里,有德意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夫。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又把英美政党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


请回答:
问题一: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所说的革命,指导思想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果?
问题二:材料二中的大生纱厂是由南通人张謇创办的。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大生纱厂创办的背景和目的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问题三: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评价“孙中山及其活动”的主题,自选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严谨)
2019-03-25更新 | 11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片中的历史)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所示的企业分别是在什么口号的指导下创办的?除此之外,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还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
(文献中的历史)

材料二:“尽管清末变法运动最终失败,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变法”要达到的政治目标是什么?并指出清末变法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

材料三: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下诏退位(皇帝仅6岁,以皇太后名义下诏),诏曰:“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全国)沸腾……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予(我)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钦此。”


(3)根据材料三,指出“民军起事”指的是哪一次革命(武装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的意义。
(图表中的历史)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表格中人物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次运动的历史意义。
2021-11-12更新 | 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