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失误 > 大跃进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4 题号:8156480

人类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探索在曲折中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甚至是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如果我们聪明而勇敢地予以对待,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职演说

材料三:农村改革由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就根据这两 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问题一: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材料指出,当时,在“同 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指的是什么事件?同一时期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哪个国家实行的政策,明显模仿了苏联模式?通过模仿苏联,该国开创了怎样的新经济模式?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问题二: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哪项举措,做到了“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罗斯福新政取得了怎样的实效?其实质是什么?

问题三: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经济建设中,我们在探索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的过程中也出现过失误,请举一例进行说明。由四川和安徽两省牵头进行的农村改革,探索出怎样的成功经验?在对外开放的初期探索中,哪两个省份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共十四大,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怎样的改革方向?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在不断的完善中前行。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为了能造飞机、坦克等,我国实行了哪一计划?我国集中主要力量发展什么来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这部法律文献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该文献的性质是怎样的?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到哪一阶段?

材料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人多年以来的追求。面对充满期待又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探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在探索过程中也有过曲折和失误。


(4)在重大成就取得的同时,也有过曲折和失误。请列举出探索过程中的失误。
(5)失误与曲折中,我国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与全国各条战线上英雄模范人物的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密不可分的。请列举出其中两位代表人物。
2019-07-31更新 | 1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共同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四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为实现“最高利益”,我国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什么计划?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请举一例。
(2)与材料二、材料三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请用一句话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3)为赶超美日等先进国家,1980年我国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这4个经济特区地处我国什么区域?进入21世纪,我国对外开放步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2018-07-05更新 | 4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一直为党和政府关注,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一次土地改革运动,是在人民革命战争已基本结束,统一的人民政权已经建立的条件下进行的。这时,面临的最大课题是如何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各项工作都应当围绕着这个中心任务服务

——引自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1)据材料一,指出土地改革运动开始的标志,并分析土地改革运动的前提条件。
(2)材料二图一中,1957—1962年全国人均粮食产量出现下降,原因有哪些?
(3)材料二图二中,1978年以来我国农民家庭人均收入不断增长,是由于我国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和1978年以来的农村改革有何共同作用?
2019-03-15更新 | 1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