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近代史 >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 日本明治维新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6 题号:8224312
体制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是经济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苏联篇】

材料一   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目光的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1921年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的特许权的合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开始了他真正的商人生涯。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


【美国篇】

材料二   美国的创新在于: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20世纪20年代末,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日本篇】

材料三   按照大久保利通的殖产兴业计划,政府直接从西方拿来了法国式的缫丝场、德国式的矿山冶炼厂,英国式的军工厂。除了购买机械,政府还聘请了大量国外技师。当时,一个外籍专家的月薪最高可以达到两千日元,是明治政府高官的三倍多。……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日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有一首打油诗这样形容:“敲敲短发蓬松的天灵盖,文明开化的声音就响起来”。

——《大国崛起日本篇》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青年哈默能够获得莫斯科石棉矿特许经营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在政治和经济制度创新方面的具体表现,并简要分析其共同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学习西方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改革与革命是推动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摘编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能推行下去的原因。

材料二     在十七世纪末,俄国出了一个大彼得,他以专制皇帝的至尊,变名改姓,微服西欧去学造船,学炼钢。后来他又请了许多西欧的技术家到俄国去,帮助他搞维新。那时许多的俄国人反对他,尤其是首都莫斯科的国粹党。他不顾一切,奋斗到底,甚至迁都到一个偏僻的,但是滨海的涅瓦河旁,因为他想靠海就容易与近代文化发源地的西欧往来。俄国的近代化基础是大彼得建立的,他是俄罗斯民族大英雄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军事、经济和教育方面说明“俄国的近代化基础是大彼得建立的”。

材料三     倘若我们把“明治”理解为“明智”,便会发现,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在当时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是多么“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既曲折又宽敞,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不过,百年之后我们再回眸那段“明治维新”的岁月,在感叹清末“百日维新”失败的同时,也将意识到,国与国最大的差距并不在技术,而在于精神。

——摘编自王光波《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3)材料三中明治天皇“明智”地为日本选择了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结合具体史实,说明这条道路“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材料四     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摘编自陈振江、江沛《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750马力。约增加1倍。

——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参考资料丛刊》


(4)根据材料四,说明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2021-06-14更新 | 16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近代以来,大国崛起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英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材料二   独立与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当英国军队从波士顿前往康科德搜查那里的秘密军需库时,战斗开始了。正是在这次战斗中,有人在来克星顿草坪打响了“声闻全世界的枪声”。

材料三   思维导图可以用来揭示历史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下图是某历史老师在“俄国1861年改革”教学时制作的思维导图。


   

材料四   唯今之计,我当决断,与其坐待彼等昌明,共兴亚洲,莫若早脱其劣,携手西洋诸国……断然废旧制,立新政,朝野一心,革除旧弊,举凡一切均效法西方列强,以图傲视亚洲诸国。

——[日]福泽渝吉《脱亚论》


(1)材料一中的作者推崇的“控制‘控制者’”的法律是什么?其意义何在?
(2)材料二中的“美利坚”“与母邦兵戎相见”过程中最能体现“独立与自由”的文件是什么?此后美国通过哪一法律践行了“分权与制衡”?
(3)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持者是谁?据材料三思维导图揭示的逻辑关系,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转折点”?
(4)材料四中日本“效法西方列强”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废旧制,立新政”有何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影响大国崛起的要素有哪些?
2021-12-03更新 | 8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和美国历史年代尺


材料二:二战后,战败的日本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使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经过30~40年的努力,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材料三: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以1898年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于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刻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设。以二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


请回答:
(1)材料一年代尺中,1868年日本和1775年美国分别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说出日本在二战后快速发展原因的其中两点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美国是如何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的?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国家走和平发展之路的认识。
2017-05-08更新 | 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