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戊戌变法 > 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 题号:822669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梁启超


(1)为实现材料一中“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在思想上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二: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人民网


(2)从材料二中找出辛亥革命取得了什么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性质是什么?指导思想是什么?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救治中国的“黑暗”,陈独秀提倡什么新思想?这场运动有什么局限性?
(4)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历史作用上有什么相同点?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富是民之本,强乃国之基。民族复兴,富强繁荣,始终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国家财政收入不增加,军事工业便不可能发展。而国家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首先使国家富起来。在这种形势下,洋务派提出自强先“求富”,强调以“富”为基础和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的主张……但因为企业受到清王朝及官僚的控制,其生产规模、利润分割要听命于清王朝,带上了浓厚的封建性。企业能否发展,与封建势力的控制往往成反比。

——赵德馨著《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材料二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和一系列诏令,实施变法。变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但“改科举、废八股”的诏令引发各地士人“民情汹汹,群起反对”,而军事上的措施既少又空洞无法实施。……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这些诏令始终停留在纸面上。

——八年级历史教学参考岳麓版

材料三   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出现过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然而人们殷殷向往、已在招手的建设机会很快丧失了,中国并没有出现随政治革命而来的“产业革命”。个中缘由,过去只强调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帝国主义没有支持南京临时政府,这是事实。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封建政治势力的破坏……

——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洋务派的“求富”路上最大的阻碍因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派在湖北创办的一个“求富”企业。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变法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有哪些?(至少写出)
(3)根据材料三写出“中国并没有出现随政治革命而来的‘产业革命’”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中国人一系列近代化探索的行动,从结果看有什么共同之处。
2019-03-01更新 | 5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尽管清末变法运动最终失败,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上述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些实践活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末变法”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清末变法"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隐含的两场运动给我们留下的启示是什么?
2022-11-06更新 | 2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材料二: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12.2)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并概括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特点。
(4)综合材料二、三,归纳康有为和孙中山思想的共同之处。
2023-01-29更新 | 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