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 人民政权的巩固 > 土地改革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3 题号:8372380
历史图表能直观地反映历史的发展变化。阅读下列历史图表,回答问题。

材料   



图1土改中农民拔除地主立的界碑
图2农民积极报名入社
图3“大玉米,大麦穗,送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表1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


(1)图1反映了建国初期在农村发生的什么运动?该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图2反映了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途径是什么?
(3)图3是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在中国的宣传画。画面反映了中国经济建设中的什么现象?该图最有可能反映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的哪一运动?
(4)表1凤阳县粮食产量的变化直接得益于哪一农村经济体制的推行?推行的意义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村152户,2511亩土地,11户地主、富农就占了1000多亩。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一天自己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该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的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归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1950年冬,湖南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米……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早出晚归,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


(1)上述材料反映的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一中“过去”和“现在”各是怎样的情况?
(2)写出材料二中图一与图二之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一、三,分析土地制度的变化给农民带来的好处。
(4)根据上述材料,总结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022-11-06更新 | 4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0年(%)1954年(%)
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85.545.292.191.4
富农、地主14.554.87.98.6

根据上表指出:(1)从1950年至1954年中国农村占有土地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导致这种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在此过程中颁布了什么文件?
(4)在此过程中土地所有制是怎样变化的?
2018-03-24更新 | 7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4)
【推荐3】观察下列图片,分析有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980年5.02亿公斤
1981年6.70亿公斤
1982年7.15亿公斤

农民在拔除地主的地界碑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安徽凤阳粮食产量
相关链接: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关系到中国的发展和安定。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建国初期党和国家在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
(2)粮食生产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什么原因使材料三安徽凤阳县农业三年三大步?
(3)试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农村改革中土地制度最大区别是什么?
2014-05-16更新 | 59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