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1 题号:8566364
材料一: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

材料二: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从内容和结果两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那一次著名的变法?
(2)根据材料结合你学习的知识,写出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
(3)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了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
(4)这次变法对秦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知识点】 商鞅变法解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君”是谁?材料体现了商君哪一措施?(写一点即可)。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司马光《资治通鉴》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魏主”是指哪一帝王?“北语”、“正音”体现了他的哪一改革措施?这一历史事件又有何影响?

材料三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的“制度”是谁首创?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四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黄朴民《“大一统”之梦——秦汉政治文化的时代精神》


(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是谁提出的这一措施?

材料五   今我朝罢丞相,设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é háng颉颃指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5)材料五反映了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朝代在思想上是如何加强专制统治的?有何弊端?

材料六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6)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体现了雍正皇帝的哪一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行有什么影响?
2023-03-15更新 | 6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改革中历史不断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勠力本业耕织,至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至贫者,举以为奴。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特权)。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次变法的内容?变法发生时的国君是谁?变法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2)列举材料二中的人物的两个措施?有什么样的影响?
(3)综上所述,谈一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022-08-19更新 | 9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材料三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是: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推行县制;……后商鞅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国的国势日益强盛。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管仲相桓公”最终实现了什么目标?
(2)材料二是秦国国君发布求贤令中的内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丑莫大焉”指的是什么?他的强烈愿望是什么?
(3)材料三中哪一项变法措施最有利于秦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
(4)为了更好地推行变法法令,人们都在流传着商鞅将任命一名能干的县令并派他到远离国都的地区。这件事可信吗?为什么?
(5)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从这两场改革中得到了哪些启示?(至少答两点)
2021-01-17更新 | 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