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题型:综合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24 题号:864777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鑲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瓦德西说:“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物,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回答:
①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的是哪两次侵略战争的劫掠景象?被劫掠的地点分别是哪里?主凶分别是哪些国家的侵略军队?
②这两次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张三(1817—1864年),广东梅县人,靠祖辈留下的五亩薄地为生。多次参加科举,奈何屡试不中,当过县官的幕僚,因看不惯官府黑暗,愤而辞退,后战祸起,为保国跑到广州去当兵。可惜空有报国之志,难有用武之地。同样再后来战争又起,只得在听到敌人在京师杀人放火及本省又被割了一块地后,悻悻(怨恨、不高兴)回家。当天国兴起时,怒而加入太平军,最终力战而死。死后家人请当地士绅写一块墓碑,因其曾是“贼”遭到拒绝。但很久以后,人们还常提起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张三当兵亲历了我国近代史上哪些重大事件?
(2)“敌人在京师杀人放火”的典型事件是什么? 
(3)当地士绅为什么说张三曾是“贼”?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张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018-09-16更新 | 46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清史稿·地理志》广州府:新安县有九龙司,统辖九龙半岛、清咸丰十年英国强占九龙半岛南端唧角至尖沙咀一带。

材料三   漫画《时局图》


材料四   这个条约使清政府感激涕零,愿意从此更忠顺不贰地做列强的孝子贤孙,而列强由此就更直接地成为清政府的监护人。各国使团成为中国实际上的太上政府,凌驾于禁城中的朝廷之上。

——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的标志性事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清咸丰十年英国强占九龙半岛”是依据哪一条约的内容?同一年英国在中国犯下的主要罪行是什么?
(3)材料三漫画反映的现象出现在哪场战争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图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时局?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已成为“列强的孝子贤孙”的条款。
(5)归纳上述材料体现的主题是什么?
2024-01-08更新 | 24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威,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材料三:百年求新为图强,挽救危亡看康梁。中山更要建共和,天下无人奉君王。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这次战争的发动者是哪两个国家?材料所反映的遭劫掠和破坏的是哪儿?
(2)材料一反映的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些条约?
(3)材料二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三例)?
(4)材料三中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分别做了怎样的探索?
2024-04-03更新 | 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