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动荡的春秋时期 > 春秋争霸 > 齐桓公称霸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1 题号:87995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材料二:春秋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做霸主,相互征战,齐、晋等国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任用贤人,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到了战国时期,魏、楚、秦等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

材料三: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首先称霸诸侯的是哪一诸侯国?除了“桓公”外,该时期称霸中原的霸主还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诸侯国逐渐强大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有什么重要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是永恒的主题。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他辅佐齐桓公,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域,使得齐国国富兵强。

材料二   春秋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做霸主,相互征战。《史记》记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战国时期,经过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后,逐渐形成了七个实力强大的国家。各国统治者竞相改革,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材料三   改革规定:宗室、贵戚凡没有军功的,不得列入宗室的属籍,不得享受贵族特权;斩敌军官一人,赏爵一级,田一顷,宅地九亩。合并乡村城镇为县,全国统一划分为41县,县设令和丞,由国君任免,代替了以往的分封采邑制。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改革使得齐桓公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春秋时期的典型时代特征是什么?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竞相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概括材料三的改革内容。(不得照抄原文)。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给我们哪些启示?
2022-11-13更新 | 3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商卫鞅为左遮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三   《史记》记载:守旧贵族由于利益受损,他们和太子串通一气,诽谤商鞅。秦孝公死后太子继位,商鞅失去了支持,被诬陷为“谋反”,“车裂”而死。

材料四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1)“管仲相桓公” 成就了齐桓公怎样的千秋伟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课本内容,说说商鞅变法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3)材料三表明商鞅在变法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作用?
(5)综合上述材料你可获得怎样的启示?
2020-11-29更新 | 12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问题。

吴文化是我们江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季札是是春秋时期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也被认为是吴地早期人文代表。当时各国征战频繁,百姓流离失所。季札向国君提出收敛兵事、安定百姓的主张,多次出使晋、鲁、齐、卫、郑等国,沟通与各国的联系访问徐国时,徐国的国君非常羡慕他佩带的宝剑,却不好意思开口相求。季札心中明白,但因自己还要遍访列国,需要佩剑,所以没有相赠。待出使归来,再经徐国时,徐君已死。季札解下佩剑,系在徐君墓旁的松树上。

------王震霄《龙城史话》


请回答:
(1)春秋时期各国争相称霸,第一位霸主是谁?
(2)季子佩剑为精美的青铜剑。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是什么?生产于哪一朝代?
(3)季子游历各国,这充分证明了周朝为了管理地方实施了哪种制度?这种制度在最初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至少答2点)
2020-12-21更新 | 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