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局部抗战时期 >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 九一八事变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95 题号:8896845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异常激烈,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进而发展到战略反攻,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一: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南京)正式宣布原西北主力红军,即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1)写出中国人民14年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事件。试分析这则材料所述的事件给中国抗战带来的的影响。

材料二:坚持华北游击战,同日寇力争山西全省的多数乡村,使之化为游击根据地,……多打小胜仗,兴奋士气,用以影响全国……克服危机,实现全面抗战之新局面。

——毛泽东致电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1937年11月13日)


(2)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的抗日策略是什么?列举敌后战场的典型战役

材料三:七七事变后,骄横的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英勇奋战,给予日军沉重打击,把日军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3)为了取得抗战的胜利,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组织了那些会战?写出把日军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战争名称。

材料四:罗斯福: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马上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丘吉尔: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4)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何贡献?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材料一 (日方消息)4月17日是日清战争后签订《下关条约》的日子,中方认为,1895年签订的这一条约使尖阁诸岛被让与日本。
(1)材料一中的“日清战争”是指我国近代史上哪次侵华战争?《下关条约》中中国被迫割让的领土有哪些?这次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材料二:沈阳日军行动,可作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2)材料二电令中所说沈阳日军行动和电令产生的后果分别是什么?材料中“沈阳日军行动”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前方守土之将士奋勇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张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

——张学良、杨虎城叩文(十二日)


(3)材料三中张学良、杨虎城发表该文的时间和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事变有什么重要影响?

材料四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摒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光明日报》


(4)据材料四,指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
2017-12-22更新 | 10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近代日本两次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如今的中日关系能否正常发展已成为维系东亚、太平洋地区和平与安全的重中之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

——《人民日报: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

材料二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材料三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四   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为军国主义招魂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应引起中国人民的高度警惕。日本曾接连发生右翼分子篡改教科书和内阁成员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的事件。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课外学史”


(1)材料一中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当时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变?这一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蒋介石对这一事件的态度是什么?造成怎样的后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重大意义。
(4)结合材料四,日本右翼势力不断发表伤害中国乃至亚洲人民感情的言论,对此你有何看法?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日关系?
2020-02-22更新 | 36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日本法西斯势力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大规模“剿共”之际,夺取东北,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

——摘编自《中国历史》

材料二   第五战区在战役总结中指出:“徐州于二月上旬敌由兖州南下、蚌埠北进时,岌岌可危。战区之司令部本应早已离徐后撤,然以长官之镇静处之,不仅得支持三个月之久,且获台儿庄之胜利。”蒋介石通电全国:“台儿庄之境,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胜利”。

材料三



中共七大在延安中央大礼堂开幕。毛泽东向大会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提出当前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务是立即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强调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下,在发展国家经济、合作经济的同时,要让那些有利于国民生计的私人资本主义有发展的便利,保障一切正当的私有财产。

——摘编自李颖《中共七大胜利召开和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30年代日本夺取中国东北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为夺取中国东北发动了哪一事变?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台儿庄胜利的积极影响。
(3)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哪一年?根据材料三、概括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前夕,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中对未来中国的前途命运做了怎样的擎画?
2024-01-14更新 | 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