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23 题号:8906334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战国时期,秦国改革时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1)战国时期,秦国所进行的封建制改革被称为什么历史事件?改革发生在哪一年?当时在位的国君是谁?
(2)在秦国变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什么?
(3)这次改革有什么历史作用?
【知识点】 商鞅变法解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1】改革发展篇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乡、小邑等为县,设置县令、县丞,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还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
(3)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将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张三这是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
(4)以上改革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5)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
(6)请说一说他推行汉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7)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2023-12-23更新 | 25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2】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1)材料一中的内容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史实?在管仲的帮助下,桓公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材料二 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成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 “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的原因?

材料三 (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在各国的变法中,变法最彻底、收效最大的是哪一诸侯国的哪场变法?

材料四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伯(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上》


(4)材料四中“急耕战之赏”指的是变法内容中经济和军事上的什么措施?《汉书》认为这一变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可以照抄原文)
2020-12-18更新 | 82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3】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思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口之色也,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1)材料中的“商君治秦”的支持者是谁?商君治秦的效果如何?
(2)材料二中“魏主”指的是谁?该材料反映了他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的改革有什么影响?
2022-02-14更新 | 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