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的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 题号:9003599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40年代,英国在为建立新的制度而战,而中国则在为建立新的王朝而战。中国的这个新王朝又把自己包裹起来。200年后,英国的“新制度”却战胜了中国的“新王朝”。


(1)“新制度战胜新王朝”指什么战争?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有何重要影响?

材料二: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世界资本主义在19世纪50年代迅速发展。扩大外国市场,掠夺殖民地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强烈愿望。

——摘自王乃庄《亚罗号事件的风波》


(2)联系所学知识,说说为了实现材料二中的“强烈愿望”,列强又发起了什么侵华战争?其中哪一罪恶行径集中体现了列强的侵略暴行?

材料三:“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联系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清政府在哪场战争中的失败宣告了这一运动的破产?
(4)进入20世纪列强发起了新的侵华战争,由此给中国带来什么严重危害?请举一例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典型事例?

材料四: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等。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材料三的运动和材料四的事件在近代化探索道路上有什么变化?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抗争史。

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国门大开,外国势力开始瓜分中国,大清帝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而统治阶级则试图通过一种有别于自强改制以挽救传统的国家与文化。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侮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相关事件,并分析“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3)写出材料三中列举的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史实
(4)综合以上材料,请你确定一个研究性学习主题。
2023-12-02更新 | 1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的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繁、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不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材料二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是海军的出场和角逐,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1)材料一中的“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涉及的是哪场战争?请写出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的重大影响。
(3)材料三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什么条约的内容?
(4)通过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
2023-09-17更新 | 4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惨败,从根本上改变了日本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昔日仰羡的中华不再是学习、模仿和追赶的对象,而是变成了日本避免重蹈覆辙的“殷鉴”。1853年美国“佩里叩关”入侵日本,揭开了日本近代的序幕,引起了史称“脱亚入欧”的第一次国运观念转换。

在军部法西斯掌控国家后,更以神国论包装,把日本所代表的所谓东方文明进一步打造成至善至美的“皇国文明”,导致了可称作“脱欧归日”的第二次国运观念转换,并在“皇国观”和“皇国梦”的驱动下,发动了旨在建立“大东亚新秩序”和“共荣圈”的“圣战”,直至以失败告终。

战败以后,日本被迫进行了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同时接受了一次摈弃“皇国观”和“脱日入美”的洗脑,从而发生了第三次国运观念转换。

——摘编自杨栋梁《近代以来日本的文明观变迁》载《经济社会史评论》

(1)根据材料,指出近代日本的三次国运观念的转换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概括促使日本第一次国运观念转换的重大事件。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日本第二次国运观念转换后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2024-04-23更新 | 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